七一社区        注册

央视网:“寒门难出贵子”到了必须破除的时候

王石川

2013年09月02日09:07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寒门难出贵子”到了必须破除的时候

  据报道,今年北大新生的农村生源比例达14.2%,较上年增长1.7个百分点。此前,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公布,在今年被清华录取的学生中,来自县级及县级以下高中的考生近年来首次超过四成,达到41%,去年约为1/3。

  犹记得几年前,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感慨:“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事实确实如此,权威统计显示,2010年清华大学的新生当中,农村孩子只占17%,而在这一年,在全国高考的考场上,农村孩子占62%;即便在中国农业大学,城镇和农村孩子的比例也只不过是7∶3。如此种种,让不少人叹息“寒门难出贵子”。

  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其一,它直接摧毁贫家子弟的上升渠道。一个社会的活力在于流动而不是凝滞。公平、合理的教育制度,应该让一个人再贫穷也有机会成为社会精英,而不是代代贫穷。贫寒子弟难以上升,则社会活力将被稀释。因而,这种阶层固化的趋势必须被打破。其二,它更加让农民认为读书无用,不如早辍学早踏入社会。这种“反智”,在长远的未来后患无穷。其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寒门难出贵子,社会公平将被釜底抽薪。

  今年5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希望。今年要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应该说,北大、清华的农村生源新生比例明显提升,与两校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分不开。

  8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时指出,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传承文明的载体。让孩子受教育并且受到良好教育,是几乎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掌握知识让人们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有利社会文明得以延续、道德规范得以遵循。可见,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有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比例,体现的是平权精神。农村孩子上名校难,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不够吃苦,而是因为他们缺少平等的机会,没有站在平等的起跑线上,根源即是教育不公平。有学者总结出三大原因:一是起点不公平。在农村,能够接受学前教育的不到40%;城市的孩子们却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信息来源更丰富,而考题当中跟城市生活相关的题目也比农村的多。二是结果不公平。很多重点学校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这些学校对于本地生源招生的比例很大。三是一些灰色现象吞噬教育公平,比如“点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重点高校多招生农家子弟,是捍卫教育公平的重要步骤,但这只是起步,并非终点,名校需要迈出更大的步伐。当然,捍卫教育公平,不只体现在这一方面。李克强总理表示,教育资源要向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倾斜,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要加强东中西部教育协作,尤其是国家重点高校,要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鼓励优秀教师以多种方式到中西部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公平上要多想办法、多做实事。

  当年,恢复高考入学,是一项改变千百万人命运、深刻影响国家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今天,捍卫教育公平,改变的将是更多人的命运。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让教育公平铺平社会公平的根基。孩子有未来,社会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有未来和希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