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第一现场:丹麦 有诚信才会有幸福

2013年08月30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诚信度和幸福感成正比

“把您送到目的地之后,我再拉个活儿,今天就可以收工啦。”哥本哈根出租车司机奥拉夫对记者说。他打开计价器显示屏,刷新屏幕,10多条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和对应的价格整齐地显示在屏幕上。

奥拉夫今年40岁出头,已经开了20多年的出租车。他对记者说,今天至少要挣出1500克朗(约合1642元人民币)才行。其中一半用于缴税;另一半中的50%多要交给出租车公司缴纳各类保险。最后,除去加油和洗车的费用,他能拿到手的不过50欧元。

虽然所挣不多,但奥拉夫知足。他说:“我挺幸福的。我愿意把钱交给政府‘保管’。当我和家人生病时,有好的医院和医生。我的孩子可以免费上好学校,享受良好的高等教育。而为此,我每天只需工作6小时。”

初到丹麦,出租车司机的微笑,还有车窗外骑着自行车的哥本哈根市民的身影,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随后在丹麦各地采访时发现,尽管每个丹麦人对幸福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但相同的是,幸福源于信任和安定。有研究发现,信任会让人的行为和表现更好,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度和幸福感成正比。生活需要诚信,有了诚信才会有幸福可言。    

奥胡斯是丹麦第二大城市,有着上千年历史。当地人自古就有相互信任的传统,这座城市因而被丹麦人誉为“微笑的城市”。有调查显示,奥胡斯人比其他地方的丹麦人拥有更多微笑。记者也看到当地人的笑容里,充满了幸福、温暖和信任。

奥胡斯大学的布伦·斯考夫教授因研究幸福感和信任度而备受关注。10年前,他在一篇题为《信任度和社交密切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论文中,第一次专门提出幸福感与信任度的关系。他对记者说,大部分人都对家人、挚友和熟悉的同事有着很高的信任感。这种信任,对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幸福感和快乐感至关重要。严明的法制体系和良好的教育体系,托起了社会诚信。在经济发达的国家,这种社会诚信表现得更普遍、更明显。而长远来看,这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信任感,由诚信而带来的幸福感,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转和持续发展。

在一个户外咖啡厅里,记者遇见一对正悠闲地晒着太阳的老年夫妇。他们都已年过花甲,已在奥胡斯生活了35年。老夫人对记者说:“我们觉得生活很幸福,不仅因为我们俩相互信任,还有对这个城市和社会的信任。夜里,无论外出散步到多晚,都从不害怕,因为这里很安全。”老先生说:“我们喜欢在北欧度假,很少去南欧旅游,不是因为南欧的景色不够美,而是不习惯坐在那里的咖啡厅要时刻警惕着钱包被‘顺走’。”

哈根是一位刚拿到博士学位、正准备应聘做英语老师的丹麦青年。他虽然不知如何描述幸福,但认为从没有不幸福的理由。他说:“我如同站在透明的泡泡里,从小就知道并能预见自己将来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丹麦社会的诚信体制让我相信,我和所有人享有同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因此,我能够无忧无虑,专心学习。”据介绍,丹麦的教育从幼儿园直至大学全部免费。为此,丹麦政府每年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和公共事业经费的13%用于教育。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