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福利“瘦身”,挑战西方政治智慧

周  弘

2013年08月22日08: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瘦身”的大力神
  徐鹏飞绘

制图:蔡华伟

西方国家普遍遭遇的经济衰退以及高失业率,使传统的福利国家模式遇到挑战。许多国家不得不紧缩财政并削减福利支出,福利“瘦身”在所难免。看似美好的“高福利”,有哪些短板?在经济现实和财政窘迫状况下,福利国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

福利国家指的是在提供公益事业和救济保险等方面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国家。福利国家制度发端于欧洲,后传播到北美、澳洲等工业发达国家,更影响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一度成为世人向往的制度模式和国家建设摹本。

向上趋同还是向下趋同

由于国情差异,各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福利国家模式。然而,无论是以社会保险方式为主的福利国家,还是采取其他代际再分配或社会再分配方式的福利国家,老人的收入、病患的医治、工伤的康复等社会风险都由福利国家提供保护。

更加安定和有保障的生活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因此福利国家即便模式不同,福利向上趋同却蔚然成风,例如南欧国家在加入欧盟、特别是加入欧元区以后,就出现过福利提供的大跃进。到了本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福利国家的社会开支都占到了国家GDP的20%以上,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占到了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著名的北欧福利国家甚至占到70%以上。支持不断提高福利开支的观念认为,福利国家的转移支付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防止社会危机、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调整消费、扩大需求,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特别是欧洲国家为应对债务危机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措施,直接导致了欧洲各个福利国家的福利削减,欧洲国家的福利提供又呈现出一种向下趋同的态势。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出现了此起彼伏的群众抗议和政府更迭。

这些现象自然引发不同的解读。有些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使福利国家风光不再,工资削减、福利降低是其唯一选择。也有人认为,在以普选权和执政党轮替为主要制度特征的欧洲福利国家里,福利利益集团将不断通过社会抗议和政治选票保持社会福利的刚性,谁想启动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就请谁下台。法国的朱佩总理和德维尔潘总理都因要动社会福利这块奶酪而被迫离任,德国的施罗德总理也因社保改革而竞选连任失利。卢森堡前首相容克的名言真实反映了欧洲社会改革的两难处境:“我们都知道应当改革,以及如何进行改革,但我们谁都不知道,改革之后我们将如何重新当选。”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