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十五天太空之旅,神十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使命

太空中的三次握手

2013年08月22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对航天员影响最大的,还是安装的过程,由于拆卸和安装都需要频繁蹲下站起,人的活动量很大,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于是,聂海胜把关,张晓光主修,王亚平拿摄像机拍摄并且在关键点提醒。三人配合默契,把每一个螺丝都安得有板有眼,并且按质保量提前完成。

太空授课是三人配合的经典时刻。短短40分钟,主讲老师王亚平、助教聂海胜、摄像师张晓光,彼此分享了无数个默契的手势和眼神,保证了授课流畅进行。同时,学习摄像才三个月的张晓光,在失重环境中单手拍摄,出色地完成了长达40分钟的长镜头。

王亚平记得,在天宫一号的13天,有三个瞬间,三个人的手不约而同地握在一起。

“第一次是在太空授课活动圆满结束后,那时的心情特别愉悦,因为听到孩子们的掌声和欢呼声非常开心。第二次是在手控对接成功后,那时的心情是激动和自豪,我们再次验证了手控对接技术,并顺利开展了绕飞试验,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水平和我们乘组的训练水平感到自豪。第三次是返回地面后,那时的心情是骄傲和幸福,为我们祖国的伟大感到骄傲,为再次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而幸福。”

终于坐上了飞船

“我是攒着意志、怀着好奇心而来”

曾经无数次,张晓光想象自己坐在飞船上会是什么样子,是紧张还是激动?如果进入太空,失重会带来什么样的困难和不适?

“6月11号,我真正坐在飞船上的情形,现在记忆犹新。随着火箭的腾飞,要做一些对抗动作,也有重力过载的压迫感。内心除了激动,更多的是从容淡定。我觉得十几年来的追梦,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进入太空失重状态后,张晓光也一样头胀,有方位错觉,但大大出乎自己意料的是,他有一种轻松感,甚至几个小时就很快适应了失重。“大概是因为,我是攒着意志、怀着好奇心而来。”

王亚平还没返回地球,就收到很多孩子写给“王老师”的信。回来拆开每一封信,王亚平都会看得幸福地笑起来……

有的孩子就在信里写道:王老师,看你在太空里面睡在睡袋里面,像一个会走的大烤肠一样,特别好笑。有的孩子说:王老师,看你们三个人在太空里面飘来飘去的,像会飞的小鸟,又像会跳的袋鼠。有的孩子则说:王老师,是您给了我梦想,我会像一只毛毛虫一样,慢慢地爬向树的顶端。总有一天,我爬上去了,像您一样,变成一只蝴蝶,飞向太空,实现梦想。

“他们说了很多有趣的话,问了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很多孩子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当一名航天员,去探索美妙的太空,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王亚平觉得,这让她自己,也真切感受到这次太空授课的意义。

在太空倒立着打太极拳,三个人头脚相连接龙,飞着追巧克力吃。王亚平还会拿着两本书,把自己扇得飘起来,回到地面的她仍然非常怀念在太空里跳来跳去、飞来飞去的感觉。“在太空的每一分钟,对我都是享受。”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