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南方谈话

“南巡讲话”被改“南方谈话”内幕

2013年08月19日15:01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来源:新华网 2008-11-19
  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关键时刻,邓小平怀着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厚关切,以88岁高龄进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南方巡视,在巡视途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后来被整理为《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篇谈话既汇集了理论创新之果,又推动了理论创造之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起到了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这篇谈话最初被称之为“南巡讲话”,尔后被改称为 “南方谈话”,但不管怎么改名,都无可置疑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篇章。但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始终有一些对市场化改革持否定态度的人,闭眼不看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的社会新变革和快速发展,却抓住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矛盾,攻击市场经济、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没有理由可讲的时候,则将矛头直指促进市场化改革的源头——对南方谈话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对谈话内容无可挑剔的情况下,又玩起了字面游戏——在文字上作文章。有人说,报刊媒体上报道的“南巡”有问题,过去只有帝王才能“巡”,于是借一个“巡”字把邓小平斥为“太上皇”。还有的认为,一个退休老人讲的话,当成全党学习的文件,属于党内生活的不正常,等等。不知是因为何种原因,报刊媒体最后改了口径,“南巡讲话”变成了“南方谈话”。
  种种无理指责,其实不堪一驳。
  我们查询所有字典与词典,会发现,“巡”字所给出的意义,也只是在各地走动、来回查看的意思。在现实中,“巡”的行为可以属于任何人,皇帝可以用巡,大臣也可以用巡,如巡按,包括过去的“更夫”,都可以用“巡”字——“巡更”。给一个虽然退休却在中国与世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原党的核心领导人用上一个“巡”字,并无不当之处。特别是作为一个主动提出退休的高龄老人,赴南方巡视,体现出来的并不是对权力的迷恋,而是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对人民之披肝沥胆的关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来都是中华民族忠贞之士的信条,从南方谈话中,我们分明强烈感受到一个有胆有识的老党员、一个世纪伟人的情怀。
  至于该否把南方谈话当成全党学习的文件,并不是看小平同志是否退休,就决定其谈话该不该学。更重要是看其谈话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对中国的发展有利。谁也无法否认,没有南方谈话,我们可能还在发展的道路上苦苦探索,前进的脚步也可能仍然羁绊在姓“社”姓“资”的争论之中。南方谈话,给处于改革困惑中的全党指明了一个方向,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开了一条通道。这样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谈话,有什么理由对之挑三拣四?当年,党外人士李鼎铭向党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都能及时得到采纳,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建设性的意见,为什么就不能得到重视呢?其实,党内任何一个人,包括对南方谈话持异议者,其提出的意见,只要关系着党的命运、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关系着中国现代化的命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也应该共同来学习这样的意见。

(责编:张湘忆、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