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6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④“吓人”数字传递生活焦虑
夸张说法流传,容易放大不满情绪,也提醒政府部门要重视百姓的焦虑,提高收入水平,增强公众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在北京养孩子至少要276万元;没有1000万元别想过体面的退休生活;月收入1万元在一线城市过不下去……这些说法很多人觉得“吓人”,但为什么总能迅速流传、引发热议甚至引起共鸣?
周长城认为,这类说法的热度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生活压力大,很多人感同身受。“中国正经历急速的转型,经济社会结构大幅度、全方位调整,人的流动性增加,相应的社会建设未能跟上,增加了社会成员对生活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导致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缺少信心,产生焦虑。”同时,这些说法反映出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数字“吓人”,也折射出当前社会保障不足。人们存在后顾之忧,因此要拼命存钱应对。
张苏认为,“1000万元难养老”的说法虽不准确,却反映了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随着中国乃至世界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问题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国家必须提前采取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我国养老体系,推进问题的解决,要让老百姓对制度有信心、对老年生活有信心。”存钱养老,对很多人来说实际上是存钱防大病。我国医保已覆盖13亿人,但还存在着待遇水平偏低、大病保障不足等问题。很多老人的养老金足以支付日常开销,但一旦患大病,往往成了无底洞。
存钱养孩子,则体现出对教育成本偏高的不满。“不仅是大城市,如今教育成本高昂是所有城乡家庭共同面临的问题。这提醒有关部门,如何在公平分配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有效降低教育成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张苏说。
夸张说法流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周长城认为,这类有些“吓人”、“极端”的说法流传,容易放大民众对一些社会问题的不满情绪、引发越轨行为,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互联网时代给社会不同群体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表达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这类有点‘耸动’的说法更容易传播。社会心态多元化是一种趋势,但应注意引导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特别是不要在青年群体中形成‘成功就是白富美、高富帅’等价值观。”
张苏表示,放大在大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固然不好,但也有其积极意义。一方面,将城市生活成本换算成货币价格,会起到适当的调节作用:价格高了才能让更多的需求转移到外地。经济学上有一句话“价格从来不会出错”,有利于让资源在全国各地合理分配,也避免优质资源的长时间过度集中。另一方面,这些“吓人”数字提醒各级政府包括社会管理部门,要重视百姓的焦虑,提高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稳定物价房价,增强公众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郭璐 李薇)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16日 17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