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记者观察:中国制造,奋力开拓巴西市场

2013年08月13日09: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遵守法规  

应对税赋等不利因素

“能在巴西站得住,就一定能在全球任何市场站得住”,一位在巴西工作多年的中企人士的慨叹,道出了在巴西创业的艰辛。

外资在巴西发展,法律条款和规定的限制繁多且严格。亚马逊州经济计划和发展局局长艾依尔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里立足需要勇气和耐心,中资企业尤其需要重视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

张海阔同意这个说法,他认为遵守法律是在巴西发展的基石。“如果对巴西的法律政策研究不到位,就很可能吃‘哑巴亏’。”记者了解到,有的中国企业刚建厂时,不熟悉巴西法律规定每年必须按通货膨胀率给员工涨工资,结果导致了当地工会的抗议。

姜永红告诉本报记者,工会、政府劳动部门每年都要对厂房的温度、噪音、通风和灯光等细节进行检查认证,并在每一个工位鉴定这些工人所做的动作是否会对身体产生伤害,由相关的专家评估分析后,才能发放合格证书。只有拥有这个证书,员工在离职后,如果出现任何健康上的问题,才不能将其归咎于在企业工作时受到的伤害。因此,在巴西设厂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的相关规定。

巴西学者赛维利诺认为,尽管中企整体态势正处于上升期,但也不能忽视目前盈利能力较弱的状况。记者在采访中也常常听到中企的抱怨,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在巴西“水土不服”,主要原因就是巴西各种赋税十分繁重。例如2011年巴西政府对进口汽车征收的工业产品税(IPI)税率上调30%,提高到37%至55%。而要想免除这30%的关税,除非在巴西销售的汽车中零部件的65%为巴西本地生产或来自南方共同市场的其他国家。

奇瑞巴西负责人就曾表示,巴西汽车的工业产品税,包括成本、利润、关税、增值税和所有的税收,加起来高达40%—50%,新进入的企业根本无法与早已占有稳定市场的欧美汽车公司进行竞争。此外,巴西人的工作效率较低,管理成本较高。中国企业在巴西融资渠道也很窄,在基础设施、物流领域的成本尤其高。

姜永红则表示,巴西行业协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较浓,早已进入巴西市场的欧美甚至移民基础较为广泛的日本企业都是紧紧抱成一团,通过资金支持或联合游说等方式,推动了巴西政府在不同领域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使中国投资者备受限制。

另一方面,巴西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产品运输成本高且途径少。伊万德罗对记者说,美的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将产品顺利及时地发往各地,“我们一般是先走水路,再通过公路运输,耗时约15天左右。可从9月份到次年2月,旱季期间大船无法通过,而这段时间正是巴西市场上空调需求的高峰期。”目前美的正在想方设法克服这一难题。

加强了解  

为发展中国家合作找新路

巴西作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中资企业要想在拉美站住脚,就必须在巴西这个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条中不断上升的基础,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提升制造业水平对巴西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是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中国制造业在巴西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转移,在改变中巴合作结构,使中巴经贸更为平衡的同时,也有助于巴西制造业的提升。托马斯说,中国从购买巴西大宗商品为主,逐步转向制造业对巴西的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双赢之路。目前,巴西制造业对中国的生产管理模式还不够了解,二者之间的合作并不多。在加深了解的前提下,从两国丰富的资源、互补的技术和劳动力条件,两国制造业的合作前景应该非常宽广。

巴西学者赛维利诺认为,中巴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如何协调本土文化和中国企业文化,将二者融合成一个以全球化战略为导向、价值一致的协同文化,去除思想观念上的发展障碍,是双赢的基础所在,也会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找到一条新路。 (驻巴西记者 颜欢)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13日 23 版)

 

上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