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附任期最长校长卸任

吴颖民。王辉 摄
■人物档案 吴颖民,1950年生,广东惠来人。1976年毕业于华南师大化学系,1978年进华附工作,1984年任副校长,1996年任校长。1999年起任华南师大党委常委,2001年起任华南师大副校长兼附中校长。广东省第九、十一届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这几天,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里又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媒体。
这一回,不是因为又出了高考高分生,也不是因为又有“牛人”登上国际赛事的领奖台,而是在学校即将迎来125周年华诞之际,连任17年的老校长吴颖民卸任了。在华附的“吴颖民时代”里,记载着一所百年名校的辉煌,也记录着广东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率先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入中学教育,培养出一大批领袖精英、个性化人才;一校“变”四校,在全国首创教育集团,成立华附教育基金会……
如今卸下了华附校长的“重担”,回首35年的教学生涯,这位年过六旬的教育专家对自己、对华附,对广东教育的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谈卸任
“我今年已经63岁啦!现在有很好的接班人,又有很重要的事情去做,有什么舍不得呢?”
南方日报:做了17年的校长,现在退下来是什么感觉?
吴颖民:感觉轻松了。做中学校长真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做名校校长,做住宿学校的校长,做社会关注极高的名校校长。教育是一个高关注度的领域,作为名校校长,必须要很好的去把握领导、学生、同行、市民等社会各方面对你的期望。
不是说别人对你的意见,你都要按照人家的意见去改变自己。但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能完全对外界的东西毫不在意,就看你自己怎么去调整和对待。这些年,能够把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思考付诸实践,我觉得很开心。
南方日报:所以离开这个重要的位置,也会舍不得?
吴颖民:没有舍不得。华附本身就有很好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这些年奠定了很好的思想、文化、人才和物质基础,学校有很好的发展态势,不是说只有我才能领导好华附。华附的事业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
当然,我对学校很有感情的。我在华附35年,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化,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我的贡献。看到学校这么健康,我觉得很欣慰。我今年已经63岁啦!现在有很好的接班人,又有很重要的事情去做,有什么舍不得呢?
南方日报:您说卸任后还要去做“很重要的事”,具体是什么?
吴颖民: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华师大交给我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这次省教育厅和华师大同意我从附中校长的位置退下来,其实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做好省里的教师培训工作。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成立了基础教育与培训研究院,我做院长已经四年了,华师承担教师“国培”和“省培”的任务很重,基本上都是我在筹备张罗,多头兼顾确实很累的。
南方日报:很多媒体把您在任华附校长的这17年称为“吴颖民时代”,您个人怎么解读?
吴颖民:就是任期长了一点嘛!(大笑)现在很多学校校长的任期短,不能给学校留下很深的烙印。因为我的任期长,应该说给华附留下蛮多的烙印,所以才会有“一个时代”的说法。这是对我过高的评价啦!当然,这也与华附特殊的管理体制有关。作为省属学校,华附校长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这使得校长与学校的关系更加紧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