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苦难中成长的焦裕禄

2013年08月10日15:33   来源:大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苦难中成长的焦裕禄

 

人的成长都是有根的。焦裕禄的根在山东,在母亲(上图)。正是有了这个根,焦裕禄在任何地方,都是焦裕禄。
焦裕禄故居老屋。
焦裕禄就读的南崮山高级小学。
1946年1月,焦裕禄在农民焦念祯家入党。上图为焦念祯家老房,屋顶已经坍塌。
1948年,焦裕禄写给时任尉氏县长张申同志的亲笔信。现藏于尉氏县档案局。

  爷爷很疼爱焦裕禄,说砸锅卖铁也供他上学。他一直上学到十四五,从南崮山高小毕业的。他还会拉二胡,有时候找个高粱秸秆,挑起一边,找个高粱梢从中间来回拉,也能跟柳哨一样发出声响。 

  7月23日清晨,雨后的山东博山北崮山村,静卧在薄雾之中,几缕炊烟在青砖红瓦间缭绕。

  炊烟下面是忙着做饭的母亲,灶膛前续火的孩子还睡眼惺忪。曾几何时,焦裕禄也是如此。在他42年的人生历程中,有一半时间是在北崮山村度过。 

  大喇叭里啥戏都会有

  1963年年根儿,焦裕禄带着老婆孩子回北崮山过年。

  “我爸从兰考买了些卤猪肝、卤猪耳朵啥的拿回老家。我奶奶还舍不得吃,拿着供在院子里的祭桌上。我两个弟弟馋,就去偷着吃。”焦守云回忆道,“正月十五送花灯,奶奶把白萝卜的头儿削去,挖个坑,放上根棉花绳子,舀上些豆油,点着了满家照照,石台、磨盘、鸡窝,旮旮旯旯的,说不招虫子,照照小孩的眼睛,说看得远,最后把花灯送到井边的石头缝里。”

  “那年雪很大,到大人的膝盖那么深。博山过年的民俗很讲究,从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每天做啥都有安排。过大年,我们一家又都回去了,那就更热闹了。”焦守云难忘老家过年时的味道。

  大年初一,家家拜年。焦裕禄从家出发,顺着崮山桥,在村里拜访幼时的伙伴、一起吃苦受累的乡亲、并肩作战的民兵战友。

  “还没进俺家大门,他就喊我。我看他穿着一件磨得发亮的大袄,还说他咋穿成这样,他说咱们干活出力的不就是这样。”今年91岁的陈壬年清楚地记得当年的对话。

  焦裕禄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1953年,他在洛阳工厂里的时候,就给我写信,让我发展初级互助组,搞农业生产大联合。”在北崮山当过多年村支书的陈壬年说。

  焦裕禄在陈壬年家坐了一个多钟头,给他提出两条建议:一是抓封山造林,“咱北山上光秃秃的,得绿化绿化,在崮山上种些桃树什么的,开了花也好看,有人会来参观,村民们也有些收入”;二是抓水利,“可以让各个生产队挖几个蓄水池,割完麦子种玉米的时候,挑水养苗不怕旱”。

  “他还再三鼓励我说,应该在村里发展副业,栽个桑树养个蚕,四十多天就摘茧。到现在北山上还有桑树,那个桑葚可大了。”陈壬年欣慰地说。

  在崮山桥西头,有一处北崮山村人极爱凑一起晒太阳的地方。“我爸在那儿跟乡亲们讲一些外面的事。他说,再过不长时间,在崮山桥东头的大槐树上,架一个大喇叭,什么时候想听戏,那里面都有。”焦守云回忆道。

  “我爸身体那时候就不是很好了。你看他在梧桐树底下照的那张照片,就缺一个牙,所以他喜欢吃酥脆一点的煎饼,软的太筋道,反而咬不动。”焦守云记忆中父亲爱吃老家的煎饼,“我奶奶每次都是把煎饼放干了叠起来,去看我爸的时候带上,能吃好长时间。有时候都长了一层薄薄的绿毛,他就拍拍再吃。”

  “我记得老家的厨房没有窗户,天稍微晚一点就啥也看不见了。我奶奶在小油灯下,不是纺线就是摊煎饼、纳鞋底,小油灯的灯头儿在那跳啊跳。她是个热心肠,针线活儿在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我爸的很多布鞋都是她亲手做的。”焦守云回忆起奶奶时说,“她来看我们,回老家的时候,只要能拿得动,我爸总会给她捎上点白面。我爸可能觉得,老家生活不好,只有过年才有白面吃。”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