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地方要闻

衡水听琴——创新驱动新探索(二)

2013年08月06日08:28   来源:河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衡水听琴——创新驱动新探索(二)

金音集团的乐器博物馆。

位于武强县的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西管乐器生产企业,西管乐器产量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记者 田瑞夫摄

衡水,昔日“黑龙”肆虐的低洼地,今天曼妙音符聚拢的回音壁。

原本周而复始夏播秋种的土地上,如今“长出”了一只只扬琴、柳琴、月琴、马头琴……不仅深受国内用户青睐,还远销海外市场;提琴、钢琴、吉他、萨克斯、双簧管和富鲁格、色板等“洋品种”也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的衡水,近年来引来近70亿元资金投入乐器生产,形成了中西合璧的产业集群,奏响了“无中生有”的衡水乐章。

7月14日,武强经济开发区。

一只只吉他琴坯像挂炉烤鸭一样在静电喷涂生产线上缓缓前行。橘红色、奶白色、黑色和香槟色,不一会儿,各种型号的琴坯就都穿上了美丽的衣裳。国内最大的吉他配件生产企业浙江三弟乐器有限公司,投资2.18亿元在这里建起吉他生产线,变身成品供应商。公司副董事长郑彭根是宁波人,他对记者说,落户这里,是看中了武强这个乐器原料采购与生产销售集散大平台。

还是在这个园区,德国GEWA公司一号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组装打击乐器,30个集装箱的订单让他们这些天日夜忙碌。该公司现场经理卫东介绍说,该项目由这个世界顶级乐器物流企业投资13亿元建设,生产制造单元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打击乐器生产基地;物流配送单元建成后,将辐射全国150家乐器企业。

武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于少峰站在园区中央,手向北一指:一排厂房外观黑白相间,像巨大的钢琴琴键,他说这是美国赛西里欧乐器公司刚刚落成的新厂区,项目总投资达1.2亿美元;手又向东一指:那是占地600亩的德国隆尼施钢琴项目,投资24亿元,项目投产后将年产钢琴10万台。

金声玉振看武强,婉转悠扬在饶阳。以“全国二胡科研基地”、“全国扬琴研制中心”为技术支撑,以成乐、北方、乐之洋等公司为龙头,规划占地600亩、总投资20多亿元的饶阳民族乐器文化产业园正在火热建设中。其中,民族乐器文化展示中心、华音乐器公司、珠峰乐器公司等项目已现雏形。

产业为什么向这里聚集

先行先试、敢闯敢干,龙头就是向心力。

在武强县周窝镇,有一家25年历史的本土企业——— 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他们是全国最大的西管乐器生产企业,西管乐器产量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当初搞乐器,就是为了让全家人吃饱饭。”金音集团总经理陈学孔说,他年轻时在天津一家锁厂当工人,业余时间从乐器厂买来废品零件,修理组装成乐器拿出去卖。后来逐渐手里有了些积蓄,他上世纪80年代回到老家武强建起乐器厂。陈学孔说,从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合资企业、个人承包到民营企业,金音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他最大的体会就是在每个阶段都要先行先试、敢闯敢干,是小富即安还是扩大规模、是否打造全品种产业链、该不该投巨资建立研发中心、该不该把自己的业内朋友同时也是竞争对手引到身边来等等,每一次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但每一次抉择,金音都选择了前行。“你得跟紧时代潮头,你得有点冒险精神。”陈学孔说。

2012年,金音集团完成产值6亿元,纳税1500万元。在金音集团的辐射带动下,以武强为中心的150公里范围内,衍生出68家乐器厂,制造160个品种、600个规格的乐器,从业人员上万人,一个闻名全国的乐器产业生产与集散中心已经形成。

不论是三弟、GEWA、赛西里欧和隆尼施,还是博兰斯勒、艾立卡、凯声和璐德,都是与金音集团有着多年业务往来的上下游企业。聚到一起以后,乐器物流企业能够有效缩短采购半径,而乐器生产企业则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原料和订单。“从让全家人吃饱饭,到形成一个产业链,龙头就是向心力。”陈学孔说,技术在这里、人才在这里、市场在这里、标准也在这里,你要发展不来这里都不行,聚集效应的结果是双赢。

企业靠什么支撑

除了不断创新,没有任何捷径可循。靠手艺吃饭的陈学孔,将金音的独奏曲变成产业发展的交响乐。这其中,持续不断的管理创新、工艺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陈学孔说金音的“黑管现象”最能说明问题,制造黑管的主要原料是天然橡胶和铜。15年前,橡胶价格每吨6000元,铜每吨4000元,每只黑管卖450元;15年过去,橡胶涨到每吨8万元,铜价也高达每吨5万元,工人工资涨了30倍,黑管的价格掉到了400元,可他们的利润仍能维持原来的水平。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创新能力,拿什么支撑?”陈学孔告诉记者,经过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原来每个工人平均两天做一只黑管,现在一天能做8只;原来铸造的黑管键必须经过后期打磨,费时费力,现在冲压成型技术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上百倍。陈学孔说,金音的每条生产线上都有骨干工人组成的技术研发小组,及时归纳总结技术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改进工艺流程。

在金音集团一楼大厅里,有一块牌匾———“河北省引进外国智力先进单位”。“现在长期在我们这里服务的外国专家有8位,是我们花重金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地引进的。”陈学孔说,他们投资3.4亿元新建了科技研发中心,拥有专利技术40多项。每年都拿出不低于总收入30%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研发。

烘焙、打坯、成型、上漆、定弦……在饶阳县大官亭镇的北方民族乐器厂生产车间里,制琴师傅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制作乐器。说起制琴面板材料,有着30年制琴经验的副厂长张国强对记者说:“地价涨了多少呀,地上长的东西能不涨吗?”

“消化原材料涨价因素,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就想法子呗。”张国强说,该公司在二胡、扬琴、琵琶等乐器制造上,创新出景泰蓝、贝雕、银丝嵌等装饰工艺,黄檀彩绘中阮、青花瓷琵琶等样式新颖又具有浓郁中国传统特色的乐器,为他们赢得了不少海内外订单。最近,他们出口新西兰的一批二胡产品,上边都嵌有个人签名、书法作品等。

大官亭镇另一家企业河北乐之洋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是个“小字辈”。在数控加工车间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数控机床。原本要用刻刀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马头琴琴头,现在把材料放到自动仿形机上,几分钟工夫一个栩栩如生的马头就出来了。总经理郭广哲说,这些设备都是他找企业专门定制的,车间里价值上千万元的一百四五十台机器,只需要两名员工操作。郭广哲说,现在他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

郭广哲认为,传统产品更需要技术创新。他说,相对于传统的手工切削,新技术可使效率提高7至10倍,制作复杂零件效率可提高20倍,这样就大大节省了人工费用;同时,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废品率大大降低。有些以往老师傅才能制作的高精尖产品,新工人培训两天,一按电门就做出来了。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