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飞行员“折翼”之困
培训费该归谁掏
记者采访中发现,通常飞行员要辞职,航空公司总是要提出高额索赔,少则数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这部分赔偿金主要包括:提前解除合同或服务期的违约金、培训费、飞行经历(补偿)费,有的包括招录费、岗位缺失费等。
高成本的投入注定了航空公司有如此高额的索赔。在魏天一案开庭时,联合航空的代理人芮律师就曾辩护称,飞行员的职业很特殊,培训费用相当高,而且随着工作年限越长,航空公司需要支付的培训费用越高。飞行员无正当理由提出辞职,给其单位造成巨大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民航局2005年颁发的《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障民航飞行队伍稳定意见》提到,航空运输企业招用其他航空运输企业在职飞行人员的,应当与飞行员和其所在单位进行协商,并根据现行航空运输企业招收录用飞行人员的实际费用情况,参照70万—210万的标准向原单位支付费用。
魏天的代理人史律师却表示,飞行员到了航空公司后经过培训担任飞行任务,已经开始给公司挣钱。航空公司对飞行员进行的一些模拟机训练,其主要是指在模拟飞行器上锻炼飞行员应急反应能力。
辞职并非为了钱
从2005年到现在,张起淮律师亲自经手的飞行员辞职案子约有1000件。他总结说,飞行员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原因都不是为了钱,而是跟单位领导相处不愉快、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受到影响,抑或家庭因素等。
打官司的这些飞行员中,大部分都会经历二到三审,甚至能打到五审,最后的结果是都解除了劳动合同。大部分飞行员选择跳槽,在新单位有新的发展,也有原单位提出条件,承诺回到单位给换机型,或者提出升机长等,这样就有一部分飞行员会选择回到原单位。
同时,张起淮律师还总结出飞行员辞职几大乱象:原来都是从国有公司跳到民营公司,现在出现从民营公司跳到国有公司、小公司跳到大公司,辞职去向多元化的情况;公司穷尽所有的司法程序拖住飞行员离职;航空公司强制飞行员飞行;劳动待遇发放不公……
“甚至飞行员在工作中没有劳动保护,像开运五飞机的飞行员,洒农药都不给配备手套和口罩,干完活手和脸都是肿的,对空中的辐射也没有加强保护。”打了近10年的飞行员辞职案,张起淮律师坦承自己会专挑航空公司的毛病,让他们吸取教训。
专家解析
稀缺性引发人才热战
飞行员是稀缺人才,加之各航空公司间待遇差别拉大,飞行员的流动性有所增加。飞行员的职业稳定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但近几年飞行员和航空公司之间的摩擦频繁出现,并且有越演越烈之势。
成熟飞行员供不应求
“主要是供需方面不平衡所导致。”张起淮分析说,大背景是我国民航业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大量采购飞机、大量开辟航线、增加的航线班次等都需要有人驾驶,从而出现飞行员短缺的现象。与此同时,我国的飞行员培训力量有限,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飞行员需求。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运输管理学院副教授许凌洁则表示,现在所需飞行员数量是按每年12%的速度递增,而作为中国民航飞行员摇篮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培训了占90%以上的飞行员,虽然其大量增加培训能力,也有一些民营机构或者外国机构介入培训,但相较剧增的飞行员需求量还是显现出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