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妙手拔云翳 信步送光明——记解放军第474医院全军眼科中心主任高晓唯

2013年07月30日16:14   来源:新疆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患者是医学服务的中心”

“让患者不出疆就能治好眼病”

  有人把眼科医生的手术台誉为“针尖舞台”。的确,在比头发丝还细的手术刀下,是仅有指顶大小的眼球,而且构造复杂,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高晓唯深知,只有下苦功夫钻研,才能练就过硬医术,更好地为各族群众服务。

  1995年,外伤性无晶体眼病呈上升趋势,运用表层角膜镜技术治疗该病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为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在医院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高晓唯自掏腰包购置实验器材;为找到实验用的动物角膜,每天一大早他就来到10公里外的屠宰场取样,一连3个多月,他吃住在实验室,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经过上百次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表层角膜镜仪,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随后,他又将目光瞄准在角膜冷冻速度这一技术难题上。高晓唯找来专著潜心研究,一天打十几个电话请教厂家技术人员。

  一次,高晓唯到乌鲁木齐红十月拖拉机厂制作冷凝管时,一路走一路想问题,突然发现路边有台卖冰棍的冷冻机,他当即蹲下来,趴在地上查看内置冷冻系统。卖冰棍的老大娘以为他是小偷,喊人把他抓了起来,解释了半天,人家才把他放了。

  就是这次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物理原理,制冷速度取决于铜质冷凝管的粗细,也让他找到了破解制冷速度难题的“金钥匙”。他将冷凝管由铅笔粗依次调整到笔芯粗细,反复实验上百次,最终改成造了像绣花针孔一样的微细铜管,开机一试,角膜瞬间完成冷冻,速度由原来的1分钟缩短为5秒。

  他的这项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治疗外伤性无晶体眼技术进步,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奖。

  2011年6月初,来自哈密的19岁小伙马伟成慕名找到了高晓唯。小马双眼远视1000度,戴着瓶底一样厚的眼镜,看什么都模糊,为此他连工作都找不上,还曾有过轻生念头。

  高晓唯上网查阅得知,在欧美国家比较成熟的治疗高度近视新技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已被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医院引进,他喜出望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小马:“你的眼病有治了,你再耐心等等,我这就去学习!”

  高晓唯第二天就飞赴上海“取经”。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他熟练掌握了这门技术。8月19日,高晓唯亲手为小马成功实施了新疆首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第二天,小马摘掉了厚厚的眼镜,双眼视力均达到0.7以上。

  高晓唯正是凭着这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先后对眼表疾病、角膜移植、白内障等眼病治疗和手术展开课题研究,攻克了眼化学伤、烧伤后眼表重建、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等眼科医学难题,在西北地区率先成功使用激光技术治疗屈光不正、青光眼、眼底黄斑病变等疑难病例,有110余项新技术填补了新疆眼科治疗空白,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文章123篇,17项研究成果获得全军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2002年6月,高晓唯作为中国眼科专家特邀代表,参加在德国召开的国际眼科学术大会,交流的学术成果受到世界眼科领域顶尖专家好评。 (晁 瑾 本报驻部队记者/柳金虎)

(责编:吴思瑶、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