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网络问政下新闻执政的几点思考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 何能高
2013年07月29日14:4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关于网络问政下新闻执政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国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新闻执政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必然选择。在互联网发展极为迅猛、在网络问政的新形势下,要消除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不信任感,树立司法的公信力,必须深入研究当今舆论生成、变化的规律,与时俱进,用新闻立政、新闻执政的方法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网络中舆论中掌握主动,抢占制高点和话语权,有效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工作,逐步树立司法权威。囿于篇幅,笔者在此仅就网络问政下的新闻执政问题作些思考,以求教同仁。

一、网络问政的新形势,凸显新闻执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新闻执政,就指通过媒体新闻来执政,即运用媒体新闻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执政形象、执政公信和执政的合法性,向广大群众传播执政者的决策、方针路线和执政精神、执政理念以达到贯彻落实目的的执政方式。

“新闻执政”(Governing with the news)与传统政治传播中的“宣传统治”(Rulling by propaganda)有着很大的不同,是一种较新的执政方式和做法。新闻执政的提法源于美国白宫发言人[ 参见百度百科。],从美国发端后,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运用,有着较为丰富的成功实践。如美国的执政者和政治家十分重视运用新闻来执政,该国围绕“新闻性”制定政策,修改或制订一项政策,一定要有新的内容并且会获得人民群众的欢迎。如果一项政策没有新的内容,就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日本也非常重视新闻执政,如2011年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政府掌握新闻发布的主渠道和制高点,及时主动地发布有关的准确信息。政府各部门发布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信息;各级地方政府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信息通报会[ 吴怀中:《晒晒日本的“新闻执政能力”》,环球时报2011年03月22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当今高度商业化、娱乐化、政治化的媒体社会里,新闻执政已成为成功的政治和治国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当前,我国网民人数已达5亿多人,高居世界第一,且仍在高速增长。网民在网络浏览新闻,获取资讯,了解时政,发表意见并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已成为我们中国网络最显著的特点,也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最显著特点。而国内网上网下的一些“水军”、“网络推手”和境外敌对势力也在互联网上兴风作浪,这就增加了网络空间的复杂性、网络问政的长期性,这就需要我们树立网络立政和新闻立政和新闻执政意识,充分发挥好传媒媒体和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占领舆论的制高地,争取舆论的话语权,通过新闻立政来做到新闻执政,通过及时发布正面新闻,预防和减少负面新闻、舆论来执政,以听取民声和民意,最后做到争取民意和民心,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拉。

二、及时传播和平等传播,是新闻执政的主要特征

新闻执政的最大特征,是国家机关将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及时、有效地传播。要做到及时有效,首先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新闻发布、有效传播。而不能面对汹涌的舆情,久拖不决,迟迟不肯发声。更不能“捂着”、“盖着”,听任公众的质疑,听任事态的发展。其次,必须树立平等传播的理念,将新闻信息,平等传播给社会公众。

当前,一些地方领导和干部仍然存在甚至崇尚、奉行“只做不说”、“少说多做”等“低调”的执法理念,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的思维观念影响和现实体制的影响。在一些官员心目中,说多了,宣传多了,一是存在“言多必失”的风险;二是存在被上级领导批评的风险,并由此担心上级领导对此形成浮夸、出风头等不好看法;三是存在被人民群众监督和批评的风险。说多了,宣传多了,官员的言行就暴露在媒体和公众的眼前,被人批评为“作秀”在所难免,受公众的监督也在所难免。因此,一些官员将不公开、不宣传、少说话当作自己为官从政的法宝,并标榜自已“谨慎”、“稳重”,以求个人仕途上的保险和进步。殊不知,这与现代的民主政治不相符,与网络问政的新形势下新闻执政的要求不相符。

正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受官本位意识的影响,一些地方领导对媒体还存在高高在上的意识,存在轻视媒体、抵触媒体、害怕媒体的现象。被网络热炒的地方官员对媒体记者公开喝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群众说话”,就是官本位心态下居高临下的典型例子,其他一些地方官员的“雷人语录”,也同样暴露了其在媒体面前居高临下,“君临媒体”的意识。与此同时,也有相当多的官员则存在害怕媒体的心态,“防火、防盗、防记者”就是其心态的真实反映。

在新的形势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强化平等传播理念,平等对待媒体,既不居高临下小看媒体、矮化媒体、抵制媒体,也不视媒体记者为洪水猛兽,害怕媒体,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平等、及时传播新闻信息,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信于民。

三、健全新闻工作机制,满足公众的期待与要求,是新闻执政的必然要求

工作方法的好坏,新闻传播的手段和新闻工作机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新闻执政要求执政党用最好的方式,最佳的途径和健全的新闻工作机制,将自身的方针、政策、目标和作为及时有效地传播给人民群众,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领人民群众共同前进。

而要满足社会公众的要求,必须抓住社会公众的“眼球”。 而要抓住社会公众的“眼球”,必须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让媒体成为国家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桥梁。

当前,国内媒体的市场化给中国媒体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市场化带来激烈的媒体竞争和市场竞争,为吸引眼球,获得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媒体的运行、媒体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商业化的特征。尤其是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手机报媒体等新媒体,为了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赚取尽可能多的广告费、发行费,在新闻报道、时事评论和宣传策划中,争相以市场为导向,无论从报道形式还是报道内容上都对各级机关媒体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有的新媒体甚至将商业化、娱乐化与泛政治化结合在一起,只要出现能做大的负面新闻,就打着“监督”的旗号,听任网民政治化、情绪化地发泄,以达到吸引眼球,放大舆论的目的。而广大网民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对公权力的积极监督,对民主政治的热情呼唤与期待,也是一些负面新闻能够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形势下,各级党政部门、各级人民法院,必须改进自身的宣传方法,健全自身的新闻宣传机制。

一是要充分关注网民和社会公众的所思所想,积极、主动提供内容丰富的信息和新闻,满足其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二是要用网民和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渠道,传播好新闻。尤其要在用好传统传播渠道的同时,大力发挥博客、微博、QQ等最新新闻传播工具,用网民和社会公众都喜闻乐见的方式、渠道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三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党政机关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作为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的重要渠道与双向交流平台,新闻发言人制度起着引导舆论的作用和肩负着维护人民知情权的重任,党政机关、人民法院不仅要与媒体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更要通过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为党政机关、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搭建一座沟通、交流、互动的桥梁,并通过新闻发布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2003年“非典”期间的实践证明,党和政府建立新闻发闻人制度作用巨大,各地党政机关近年来通过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象“石首事件”这样未及时发布新闻、未及时满足群众的知情权而导致的反面教训也有一些事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只有不断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及时发布新闻信息,才能消除人民群众的疑惑,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四是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评估、新闻宣传风险估计、新闻信息发布等新闻宣传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新闻宣传工作。

(责编:高雷、权娟)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