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车上坎 铺展绿色崛起新图景

四川日报记者对话巴中市委书记李刚﹙右﹚。夏雨摄
东出成都,驱车沿成巴高速3个多小时抵达巴中。看了加快建设的巴中经开区、如诗如画的平昌县驷马水乡和瓜果飘香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记者感叹,巴中又有了新变化。
既要扶贫攻坚,又要全面小康;既要夯实底部基础,又须次级突破,巴中跨越发展的担子重如山。日前,在与本报记者近两小时的对话中,巴中市委书记李刚讲述了推进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征程中,巴中不断自我加压,加快次级突破,实现绿色崛起的坚实行动和美好愿景。
追赶跨越
打开“山门”和“心门”,获取力量之源
记者:我们在巴中经开区看到,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听说这里是巴中“次级突破”攻坚区?
李刚:巴中落后的关键症结是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经开区着力培育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已招商签约总投资144亿余元的项目36个,我们要将这里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开放型经济先导区、“两化”互动示范区、“次级突破”攻坚区。可以说,经开区建设是巴中发展的一个大突破。
记者:巴中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山区“三区合一”,需要突破的地方还很多。
李刚:对。虽然近年来巴中发展呈现后发追赶的强劲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跃居全省前列,但巴中欠发达、后发展的基本市情仍没改变。巴中去年GDP才390多亿元,目前在全省还处于第三方队,属于典型“凹”下去的部分。所以,巴中追赶跨越的步子很急迫。
记者:站在破解巴中发展难题的角度,你如何看待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李刚: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省委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两个跨越”确定的治蜀思路和兴川方略。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以不平衡的手段来解决平衡问题,即通过在五大经济板块局部区域集中生产要素,培育增长点、增长极,在突出成都首位城市一马当先的同时,推进全省多点多极竞相发展。
这对于巴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巴中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比较稀缺,只能采取非均衡投入策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基础性先导性领域和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发展。打个比方说,巴中好似一个凹体,在底部给一个弹力,它能够在一定空间、一定状况下实现跨越或飞跃。
记者:支撑飞跃的力量来自哪?
李刚:我们要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坚持打开“山门”请进来,打开“心门”走出去,在川东北区域、成渝和关天两大经济区之间、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获取多点多极支撑的力量之源、发展之源,通过资源聚集和优化结构,从夯实底部基础来加快“突围”,以新型的生产关系支撑和促进形成新的生产力,走出有巴中特色的发展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