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 伟
2013年07月22日08: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理事会不只是议事机构
下设民意征集等5个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项目运作
在共治理事会建立之前,滨湖启明星幼儿园园长张承梅为学校门口设置“斑马线”的事情颇动了番脑筋。“学校在天山路和长沙路交口,但是校门口没有设置斑马线,160多个孩子上下学的安全很让人担心。我去相关部门咨询,都表示可以设置,但是谁来出钱还是扯皮。”
社区成立共治理事会,张承梅马上就将这一项目报到了理事会民意征集委员会。民意征集委立案后,共治理事会理事成员进行了审议商讨,最后达成共识,确定由理事会的项目运作委员会进行操作,请交警部门过来设置斑马线,资金则由理事会出。
“目前理事会有1名理事长,6名副理事长,10名理事,都经选举产生,主要为社区干部、辖区单位负责人及居民代表。”吴成兵告诉记者,“在审议项目时,主要由这17人组成的理事会来进行决策,讨论项目时,项目利益相关方也会共同参加讨论。”
郜志华介绍,目前理事会下设5个专业委员会,包括民意征集、项目运作、财经管理、民主监督、慈善救助等方面。“社区居民有想办的事情,可以直接到民意征集委登记备案,立案后报请理事会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就由专门委员会进行运作。”郜志华说。
“自从知道社区成立了共治理事会,不少居民报名想成为会员,同时提出了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污染处理、小孩集中课业辅导等多个问题,希望通过理事会来解决。”刘莉是滨湖世纪社区观湖居委会的居民代表,她告诉记者,听说可以自己参与讨论决定想办的项目,社区居民的积极性特别高。
社区涉及问题复杂,群众诉求多元,都能立项办到吗?
“目前,项目还是通过民意征集委登记,然后理事会根据群众诉求的轻重缓急分批分级立项,着急的先办,不急的缓办,容易办的立即办,有困难的协调办,不合理的做好解释。”吴成兵说,现在民意渠道更加畅通了,小问题不会积累成大矛盾。
有了共治理事会这一平台,更多的社会组织可以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也可以培育出更多社会管理主体。
“社区的每个居委会也是共治理事会的成员单位,通过这一平台,许多居委会想办而没能力办的事可以得到解决。”郜志华说,今后居委会也可以放开手脚。
“5月初挂牌成立以来,共治理事会已经征集7个项目,都已在研究办理当中。”共治理事会民意征集委工作人员韩凤霞说。
“为了保证理事会的公开透明和办事效率,还有专门的监督机构,成员和社区居民都可以随时向社区反映发现的问题。”李瑞鹤介绍,今后理事会将采取“轮值制度”,理事长等岗位将由成员轮流担任。
如何保证专业性、独立性
引入专业社工,政府要克制越俎代庖的冲动
做项目,就得花钱,钱从何来?
“目前,社区每年会给予共治理事会100万元的财政支持,同时,各个会员单位也会交纳一定的会费,还有一些自发的捐款。”郜志华说,目前做的事还没遇到资金困难。“随着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项目越来越多,理事会将来需要多少经费还没有一个准确的估算。”吴成兵表示,参与度越高理事会的影响力也会越大,到时候可以获得的捐款和来源也会更多。
每个部门都需要人手,人又从何来?吴成兵介绍,当前理事会还是通过向专业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的办法保证日常运营,5个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都来自合肥当地一家社工机构。
“社工认识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归纳民意的思路都更加专业和成熟,有助于推动理事会各项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吴成兵说。
郜志华说,目前最大的难处还是群众以及辖区单位认识的问题,一些人对于理事会的功能还不够了解。“只有让更多人认识到共治理事会是大家共同参与的自治机构,能办成大家想办的事情,才能把社区所有居民都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有事就找理事会’的氛围。”郜志华说。
记者发现,目前共治理事会的大部分理事成员还是社区各单位的负责人,虽然有参与热情,但是更多时候由于工作繁忙,参与理事会议事的时间受到影响。同时,由于成员来自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能否科学议事和有效决策也成问题。
“下一步,除了工作人员更好地协调议事时间,社区将进一步引入专业社工,对参加议事会的理事成员进行专门培训。”郜志华说。
“社区共治理事会的核心是发挥基层政府、社居委、居民、辖区经济组织、志愿者、社区居民等主体的积极性,以达到能够对社区公共事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目标。”安徽省社科院博士顾辉说,在群众民主和权利意识增强、基层矛盾高发的背景下,共治理事会能让政府从无所不管的社区管理事务中抽身出来,有积极意义。
顾辉同时认为,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是一个自发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因此,政府要克制住越俎代庖的冲动,在合理引导中把握尺度,把握好管与不管的界限。
“政府主导的基层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制度惯性,使群众对社区治理形成了‘路径依赖’,认为‘有困难,找政府’。”顾辉告诉记者,“在这种心理定势下形成的居民参与度不够、自我管理的意识薄弱、自我服务的能力不足等问题要想完全得到解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22日 14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