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在住院医师的“宝塔”上,住院总医师就是“塔尖”

聚焦·走近住院医师(上):“住院总”是啥角色

2013年07月19日08: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内科住院总医师吴莲叶

最大奢求是休假

 记者  王有佳

“我刚值完班,请跟我来。”吴莲叶走起路风风火火。当有病人来咨询时,她总是停下来耐心回答。

从吴莲叶的胸牌看,她是肾内科主治医师。今年3月,她担任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的内科住院总医师。

“大学本科毕业后在这里工作10多年了,我经过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了主治医师考核。坦率讲,‘住院总’这个岗位压力蛮大的。”吴莲叶说话简练。

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吴莲叶与神经内科、心内科的两位医生一起,组成了“内科住院总”小组。

“三人一起轮班,也就是说,每人按照‘日班、值班、休息’这样一个作息时间来轮转。”墙上满满一张排班表,不分周末、不分假日,每人三天一个周期来倒班和休息。

值班的日程大致如此:早上7点15分到岗,与前一晚的值班住院总交接班。7点半门诊正式开诊,一直到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半去内科病房查房,参与内科科室的急救。门诊5点停诊后,再去各个病区查房,重点关注危重病人。

“碰到值班,白天还不算紧张,最忙的是晚上。”吴莲叶说,晚上如有危重病人送来,就要参与综合性抢救。“没有既往病史,也没有科室主任在旁边,‘住院总’要在第一时间判断病因、做哪些检查、如何用药,这对医生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医院设立“住院总”,是为了让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前承担较多的工作量,以便得到高强度工作压力的锻炼。“住院总”一般要做9个月至1年,值班时须24小时在病区待命。总机房的呼叫电话,10分钟内必须赶到。经过4个月的锻炼,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已经成为吴莲叶的工作常态。

“在急诊时,没有时间让你去喝水、休息。”吴莲叶说,做医生的被病人或家属骂已经习惯了,有性急的家属还会打人。病人情况越危急,越要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

“有时病人没能抢救过来,我们心里也很难过,第二天大家还会讨论病史。”在吴莲叶看来,经过抢救后,病人的呼吸、心跳都有了,身体康复了,临走时再道一句“谢谢”,这是医生最开心的时候。

吴莲叶的最大奢求是和普通人一样,能在周六、周日休息,节假日有一个完整的“小长假”。休假要靠科室同事调剂。先得把前一个轮班周期的休息日与后一个连在一起,这样能“挤”出三四天时间,休假回来后又得赶紧上班,把欠同事的假期补上。吴莲叶的爱人也是医生,夫妇俩只能安排两年一次休假,基本都在暑期,这样就能带着女儿去旅游。

■南方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总医师黄显莹

一天忙得像打仗

记者  邓圩

7月10日早晨7时半,黄显莹已经在病房忙碌。

工作第五年,而立之年,黄显莹担任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外科的住院总医师。

从早晨7时半到10时,查房、写医嘱、会诊、处理病人,没有停过一分钟,没有喝过一口水。

“365×24”,血管外科这样描述住院总的工作时间,一年365天都得呆在医院,基本上这一年就不用管家里了。“住院总”的每一天,忙得就像打仗一样。

黄显莹有个习惯,就是多和病人聊天。他说:“我们现在多看病人一眼,多说一句话,就能减少一些后期医患纠纷的可能。”病人张女士做了下腔静脉临时滤器置入术就要出院,黄显莹一再叮嘱她记得两周以后来拔管。如果病人不以为然,没有准时回来,时间长了要重新开刀取出,病人既痛苦又多花钱。

黄显莹说话没有停顿,语速非常快。但是,每到一间病房门口,他似乎有意顿一顿,到病房语速就慢了不少。

记者发现这种有趣的节奏变化。黄显莹解释:“我本身性格急,说话快,但急事细作,见到病人千万不能急,医生一急病人更急。所以见到病人前自己要‘稳’一下。”

10时,护士站压了一沓会诊单,是别的科室要求血管科医生前往会诊,病人分别在肿瘤科、神经内科等。去不同大楼不同科室,黄显莹拿着所有单子看一眼,心中就有了路线图,兜一圈正好走回来。他脚底生风,边走边说:“尽量在路上把时间省出来,千万不要耽误病人的诊疗时间。”

11时,一大圈会诊走回来,黄显莹赶紧到医生办公室查看当日手术。安排住院床位和手术是每天必须的工作,也是住院总的“特权”。科里的老同志好心教他,利用一年的时间有计划地给自己安排多台某个类型的手术,对业务提高很有帮助。黄显莹说,认真做好每一台手术就是一种学习和总结,其实用不着刻意去安排。“住院总负责协调全科,公平是首要的原则。” 

中午,如果没有意外,是小夫妻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光。黄显莹会在医院餐厅点好菜,陪刚刚怀孕的在本院工作的妻子吃饭。

下午,黄显莹有一台手术。术前这段时间他正带教,十几位南方医科大学本科学生来到血管外科,黄显莹在病房以实例教学。厨师顾先生很不开心,由于久站导致腿部静脉曲张,可能再也不能做厨师了,黄显莹一边为他做术前准备,一边安慰他“两三个月后就可以跑了”,患者开心地笑起来。

晚上10时许,黄显莹还在病房。患者说:“黄医生,你得早点休息啊!”黄显莹对病人说:“你们睡得好,我就睡得好。”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19日 19 版)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