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在武昌社会保险管理处一楼大厅一窗口办事的市民排着长队,可窗口的女工作人员却悠闲地玩着纸牌游戏,不少网友调侃称“肯定是临时工”。武昌社会保险管理处调研员霍乃虎介绍,该工作人员是一名实习生。(新华网)
似乎政府哪个部门有舆情,哪里就有“临时工”的身影:辽宁省西丰县委书记闫立峰的专车套用武警部队假车牌的是临时工;安徽省休宁县“工商执法”公车私用于接孩子放学的是临时工;济源市司法局公车回家途中撞上私家车是临时工;下班后约炮的成都民警是临时工……于是,不少网友会“按规矩办事”,调侃称这次“肯定是临时工”。
网友终于没有猜中这件事情的结局,这次真的不是临时工干的,而成了“实习生”。记得郑州警方在警察打人后,创造性地将“实习生”推到了前台,于是,在网友对政府危机公关时坚持“有罪推定”的大的背景下,“实习生”成为继“临时工”以后的又一个敏感词,让本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一个词成为了网友眼中用来“挡枪”的“替罪羊”、“挡箭牌”。
当然,也许这事儿真的是实习生干的。但是,正是因为有关单位在应对舆论时存在侥幸心理,每喊一句“狼来了”,有关单位的公信力就下降一格,于是,形成了“舆论——解释——舆论进一步发酵”的恶性循环。因此,在担心还有多少可爱的称谓会继“临时工”、“实习生”以后被毁掉之外,我们更担心的是,有关单位的“推卸责任”会成为一种惯性,从而助长执法者乱作为、窗口单位不作为的嚣张气焰。
问责不能止于“临时工”或者“实习生”的简单回应。首先,有权必有责,权责要一致,各级各部门要勇于直面“负面”问题,而不是用蹩脚理由挑战公众的智商;其次,“法未授权即违法”,实习生手中并不掌握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顺藤摸瓜,对授予其权力者问责到底,实习生应受惩罚,滥用权力的单位也难辞其咎;最后,有关单位要化被动为主动,加强平时监管、问责,管好自己的工作人员,而不是着力于出事之后的“拆东墙补西墙”,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破除“实习生式挡箭牌”的出现,实现政府机关的政治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