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听“中南海讲师”讲讲“上课”那些事

2013年07月12日08:22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到了1点50分,大家都到齐了。

“大家对学习都很认真,很积极嘛,那我们就早点开始吧。”周叶中记得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了这句话后,第十六届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就提前10分钟开始了。

上课时间是下午两点,原计划讲两个小时,再讨论一会儿,四点半结束。不过,这堂课后来因为讨论得很深入,“拖堂”了,课程被延长到了下午5点多。

“领导们听得非常认真,不时做笔记。课讲完后,就有关问题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深入讨论。胡锦涛同志在课后发表了一个很重要的讲话,谈学习的重要性。”周叶中回忆。

周叶中参与讲课的这次学习活动,是当时那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第一次。集体学习由此开了个头,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了下来。

半数以上讲课老师都有“洋”背景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2006年,他走进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作讲解,主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徐勇表示,想要走进中南海,首先要在某一领域里有所建树,政治上也要可靠。相关部门对主讲人有一系列的评估程序,通过后才进入准备阶段。

据了解,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的确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类是高层领导根据自己的关注亲自点题,另一类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等相关课题组人员根据当前热点问题进行筛选并报批。

到中南海讲课的老师半数以上都拥有海外留学或担任海外访问学者的背景。从每堂课的讲师配置来看,常常是由两名老师同时授课,年龄结构上“老、中、青”兼备,主要集中在45至55岁之间。

定好人选后,给老师们的备课时间并不一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在2007年11月接到了来自人社部的电话通知,此后半年他都在紧张地准备。周叶中则只有15天时间备课。

进中南海授课,在程序上主要由推荐主讲者、选拔主讲者、撰写初稿、几轮甚至几十轮讨论修改、定稿、正式讲课座谈等环节组成。

从运作机制上看,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研室和相关部委机构共同牵头组织,先协商出一个意向性的题目,然后报中央有关方面审批,批准后再确定主讲人。比如法治方面主要由司法部具体组织,其他有关部门参与;而外交方面主要由外交部具体组织。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