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学习时间一般在120分钟左右。通常有两位讲师,每位讲师按照既定计划各讲40分钟,之后30分钟用于讨论和提问,最后由总书记总结发言,再宣布学习结束。
中南海的课程表涉猎面极广,其中经济、法律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此外,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热点话题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不时做笔记
走进中南海,成为不少老师们履历中的重要一笔。这些被外界称为“中南海讲师”的老师,来自全国各大院校和科研院所,都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有时会耗时半年备课,只为给为数不多的“学生”上一堂主题课。
周叶中是“中南海讲堂”的“首批讲师”。这位年轻的博导当时并没想过自己能在39岁这一年走进中南海授课。
2002年12月12日,正在学校上课的周叶中接到司法部电话,要他立即北上京城接受一个课题。周叶中到了北京后才知道,课题是给政治局领导做宪法讲座。给周叶中备课的时间并不长,用他的话说“准备时间很匆忙”。当时还有其他几家著名院校也在争取这个课题。
“我和社科院、人民大学的专家分头做这个课题。接到任务的第二天我就返回武汉写讲稿,5天后把初稿交到了司法部。司法部领导决定让我在吸取其他学者讲稿优点的基础上,将讲稿修订完成。”周叶中说。
在几轮试讲中,至少有十几位部级领导和专家来听。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研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等单位领导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我对讲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可以说这个课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据《小康》杂志报道,在为政治局委员正式讲课前,一般会进行三轮试讲,“起码是两轮,课题组成员、相关部委领导和中办、中研室负责领导都会参加试讲。对于试讲者的音高、语调、语气、语速等诸多演讲要素都会提出指导性建议,直到大家基本满意为止。”
时间已过去十多年,但2002年12月26日的那次讲课,周叶中仍然历历在目。
那一天,这位武汉大学的年轻教授坐着一辆黑色的轿车,跟随着警卫引导,缓缓驶进了中南海西门。下午1点20分,他来到中南海怀仁堂一个不算大的会议室。1点45分左右,领导们陆陆续续地来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走进会场,老远就招手示意,并连声喊“老师好”。走近后,温家宝紧握着周叶中的手说:“我们今天来听你的课,都是你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