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民族团结的种子”
提起哈力克夫妇做的好事,就像是吐鲁番的葡萄,提起来一串又一串。而他们的真善美在吐鲁番盆地不断辐射,引领更多的人跟着学照着做。
先是在亲戚朋友圈里,大家更加团结友爱。哈力克的二哥、三哥都住在乌鲁木齐,陶辉考上新疆国防生后,二哥周末的时候经常给陶辉打电话,让他到家里吃饭;三哥家里开超市,常常将牙膏、牙刷和拖鞋等日常生活用品送给陶辉。
王昌富和哈力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在托克逊县开了一家网套加工厂,他经常对别人说:“哈力克一家真是好心人,我要向他学习。”今年6月21日傍晚,王昌富被同村亚森家的女儿阿丽旦的三轮电动车撞伤,缝了10多针,花了3000多元医药费。阿丽旦家境不富裕,父亲在外打工,家里只有母亲一人,如果赔付了医药费,家里会更加拮据。阿丽旦的母亲几次提出赔偿,王昌富都没有答应。出院后,王昌富主动来到阿丽旦家,对她的母亲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没必要为几千块钱伤和气,如果生活上有其他困难尽管开口,我也要向哈力克那样帮人帮到底。”
陶辉资助的邻居古丽比热·艾买提所供职的公司,通过媒体的报道知道了哈力克一家的事迹,也了解到古丽比热的家庭状况,公司职工自发向古丽比热捐款捐物。公司财务室会计王晓燕每天坚持到菜市场买两份新鲜蔬菜,一份专门是为古丽比热买的。面对古丽比热的推辞,她说:“比起哈力克一家,我做的远远不够,收下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在哈力克所在的银泉社区乃至托克逊县,村民朴实、民风淳朴,社会安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哈力克所在的银泉社区书记古丽艾赛力·吐尔逊说:“哈力克一家为人友善、邻里和睦,抚养汉族孤儿陶辉成长成才,令人佩服,他们的举动像润物无声的春雨,催生着民族团结的种子。”(记者 尚文超 王 瑟 特约记者 魏 春)
短 评
记住这个共同的名字
维吾尔族群众哈力克一家倾注爱心,帮助汉族孤儿陶辉成长为优秀军官的故事,不是偶然的。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
因为同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因为同是中华民族,在革命战争时期,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起推翻压迫,创建新中国,开创了万方乐奏有于阗的幸福生活。
因为同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族人民亲密合作、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开创了改革开放奔小康的繁荣局面。
中华民族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温暖的名字,凝聚着各民族共同的梦想和力量。记住这个共同的名字,是民族之幸;忘记这个共同的名字,是民族之祸。让我们团结奋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