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国务院从9方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聚焦:各省今年都要晒“三公”

明年实现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全面公开

2013年07月11日07: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论策

“账本”要让老百姓看得懂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白景明

对于各级政府“三公”经费公开,此次的安排和要求非常具体。这传递出一个信号:我国的预算公开正在由粗到细、由浅入深加速推进。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预算公开将作为一种制度,成为政府行政管理和财税改革的重要推手。政府通过这样一个制度设计,为公众监督政府提供条件,借助公众力量防止腐败、抑制违规、促提效率,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走向深化。

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进入第四年,“三公”经费公开也已有三个年头,地方政府公开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推进预算公开的努力都表明,中国正在形成一个预算公开的良好氛围。

当然,建立完善的预算公开制度需要一个过程。尽管我国政府推进信息公开取得很大进步,但仍与公众期待存在差距。这需要政府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将政府“账本”完全置于阳光之下,公开得越具体“账本”才能越透明。公开的形式要更加通俗,公开的内容也要更加具体实在。不但要让百姓看得懂“大账”,还要看得清“细账”,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记者 李丽辉采访)

重大环境决策应有公众参与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杨朝飞

环境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最基本条件。

这几年,围绕PX项目、垃圾焚烧厂选址等问题,群体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是信息公开做得不够。公众需要知道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由于信息不公开,公众对项目、对政府决策的信任度下降,担心这些决策会对其造成伤害。此次工作安排中特别提出要“推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公开可以让公众清楚地了解项目利弊,看到项目决策的全过程,便于其参与所在城市的重大决策。 

环境信息公开不仅包括环保部门公布监测数据,也要包括企业自身的信息公开。排放达标与否、污染治理是否有成效,不能靠企业或者主管部门的一张嘴。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利于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更好地敦促污染排放单位达到更好的环境绩效。 

(记者 孙秀艳采访)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11日 02 版)

上一页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