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调整县域产业结构,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我们将从当前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推进培训资源共享,实行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强化职业能力培训工作。一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提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在定点培训中的所占比例,选择一批社会信誉好、办学条件好、培训能力强、专业设置合理、促进就业效果显著的院校来承担相应的培训任务,整体提升我区职业技能培训层次,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职业培训服务。二要打造培训品牌,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在全区组织开展特色培训品牌创建活动,围绕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紧密结合县域特色产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积极引导各类培训机构组织开展特色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区域培训品牌,使就业技能培训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三要畅通培训信息渠道,努力完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加强与用工单位、培训机构、培训对象的沟通,把招生与招工结合起来,把职业介绍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把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及时跟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到培训一人、鉴定一人、就业一人。四要整合现有实训资源,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自治区将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各地重点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扶持建设50个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效应的标准化实训基地,做到功能互补和资源共享。
第四,围绕发展县域公共事业,努力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是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区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公共就业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强化公共服务,推进县域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自治区将尽快研究出台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逐步健全服务机构,落实人员配备,保证工作经费,加强场所建设,改善服务条件,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延伸到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街道、社区嘎查村的五级公共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深入推进就业服务实名制管理工作,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对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全面实现信息采集、录入的全覆盖,建立起翔实的各类人员就业状况信息库。三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我们将在全区开展标准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创建活动,统一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为劳动者、用工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全面准确地对劳动供求状况进行动态统计、分析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四是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随着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劳动关系调整的范围和难度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加。我们将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三方机制建设,加快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全覆盖,强化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的范围,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规范企业用工和裁员行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强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和乡镇街道等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仲裁机构仲裁院实体化,完善争议仲裁组织程序和工作规则,不断提高办案效能和质量。
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充分就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认真履行就业工作牵头部门的职责,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强化协调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为发展县域经济、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