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牧场与合同收购 管理创新潜力大
自建奶源基地的门槛高,有些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转而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拥有“合资牧场”,资金投入较少,但可以获得稳定的奶源。
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有三个自有大型牧场,可以保障基础的奶源供给,但还是很早就开始发展“合资牧场”的模式,目前以投资或合作的方式建立的部分标准化奶牛集中饲养小区和规模牧场,可以保证公司50%以上的用奶量。
1999年,佳宝公司在有一定数量饲养大户和饲草料来源比较充足的地区,联合乡镇和农民,迅速建起了70多处奶牛集中饲养小区。“小区的挤奶厅、进口挤奶机、贮奶设备、运输车辆、质量检测设备都由佳宝公司投资,同时公司还派专人驻区提供防疫、治病、配种、饲养管理及技术指导等服务,并负责生鲜乳的收购和运输。”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的赵鲲说,这种方式把奶牛养殖带入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轨道,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奶源。近几年,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佳宝正在努力推动饲养小区向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区转化,而这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料奶的安全和品质。
在“合资牧场”中受益的不只是企业。李元荣是济南荣英奶牛场的场长,25年的时间,他在佳宝公司的支持下,由1头奶牛的养殖散户成为经营1000头标准化规模牧场的场长。“公司给我们和自有牛场同等的待遇,我们的生鲜乳按照合同由公司收购。这降低了牧场的饲养风险,我们可以获得更稳定的利润。”李元荣说,“这是双赢。”
根据奶协对100家乳制品企业的调研显示,已有35家企业控股参股牧场(小区、合作社)176个,奶牛存栏30万头,年收购牛奶77万吨,占100家乳品企业年收购牛奶的6.2%。“乳品企业和牧场(小区、合作社)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这样的模式今后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谷继承说。
虽然近年来,乳企通过加快基地自建和加强控股参股,自有奶源的比例有所增加,但据奶协的调查,乳品企业的奶源仍以合同收购为主。
“虽然,我国奶业中乳品加工与奶牛养殖脱节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谷继承说,“但好的趋势是,双方都在作出一些积极的改变,让合作关系更加稳定和可靠。”
佳宝乳业和济南周边8家大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常年供奶合同,这部分奶源虽然只占公司用奶量的10%左右,目前却是不可或缺的。“公司尽可能为这些合作社提供服务,并且以质论价进行收购,帮助和引导合作社生产优质原料奶。”赵鲲说。
与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以前相比,现在很多乳企都对合同收购赋予了新的内涵,增强对合同奶源基地的配套服务。比如,技术服务,乳企组建技术团队,为养殖提供配种、饲养、防疫等服务,派驻管理员监督生鲜乳质量等。再比如,资金服务,对资金运营有困难的牧场(小区、合作社),乳品企业借资或投设备给牧场(小区、合作社),帮助其改善设施和提高管理,借资通过奶款逐步扣回。以增强合同服务的方式,保障奶源供给和生乳质量。
而合同联结的另一方,奶源基地的思路也在发生变化。庄庆保是鲁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说,市场教会他与其在旺季时价高者得,淡季时无处可卖,还不如踏踏实实与信用好的企业签订长期合同,降低市场波动对收益的影响。“我们养牛还要改变舍不得投入的旧观念,奶牛品种不行,饲草料跟不上,奶的产量低,奶质不好,卖不出好价钱。成规模、高投入、高产出、高品质才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国奶业的改变在悄然发生,但进步的空间也依旧存在。奶业的未来,需要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努力、奶农的配合,也需要消费者的理性选择、理性消费。(记者 张 雪 管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