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工作虽然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繁重复杂。而且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管理中不断涌现出新矛盾新问题。面对新的挑战,有些乡镇干部常常感觉力不从心,难以应对。甚至有个别干部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工作陷于被动,导致群众不满意,领导不高兴。由此很多干部认为在乡镇工作“费力不讨好”,以至于个别干部产生了“乡镇恐惧症”,穷尽一切办法想脱离基层,调进城里调进机关。
不过,也有例外。认识的某乡镇的一位年轻干部,只在乡镇工作了短短3年,却干得游刃有余,而且他还自我感觉如鱼得水、乐此不疲。3年来,他立过一次三等功,受过两次嘉奖,在去年还被县里评为了优秀基层干部。在最近的干部调整中,这位年轻的乡镇干部脱颖而出,被提拔为了副乡长。在其任前的党纪政纪知识考试后,笔者有机会与他交谈,问他在乡镇繁琐的工作中是如何做到游刃有余的?他的解释很简单,就是在工作中经常进行总结。
总结是一种分析,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他在每一项工作任务完成后都会进行总结。而且并不因为工作微不足道而不总结,也不会因为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而不总结。每一次总结,都会总结出工作中优与劣、得与失,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与教训不足。总结经验,下次再遇到类似的工作就会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总结教训,当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避免从一个地方重复跌倒。
特别是,总结不仅要“吃一堑长一智”,而且要能做到“别人吃堑,自己长智”。虽然“吃一堑”能够“长一智”,但是工作中不能总是在自己“吃堑中长智”。如若工作中每每遇到新问题、新困难就“吃堑”跌倒,那么跌倒的次数多了,也会变得“鼻青脸肿”。所以总结不仅仅要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更要总结别人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为自己所用,这样当自己遇到新的挑战时,就会少摔跟斗少栽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