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高温、高湿、高噪声,白天看不见太阳,晚上看不到月亮,连呼吸到新鲜空气都是一种奢侈,就是在这样的战斗岗位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平均年龄不到33岁,然而他们的军功章却能铺满一条百米跑道,被誉为——

国防视线:“蓝鲸心脏”守护神

苏银成  于  航  王庆厚

2013年06月09日08: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高温55摄氏度,打不垮钢铁意志

洗过蒸汽浴的人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当蒸汽室雾气弥漫,温度超过50摄氏度时,一个健康人在里面坚持超过5分钟就会觉得胸闷气短,不得不出来透透气。

对此,副机电长孟兆旭至今仍记忆犹新。

当时,正值某艇执行任务。航行中,该艇先后完成多项试验任务,验证了十几项技术指标。

正当喜悦的气息遍布全艇的时候,某管路突然发生了故障,炽热的蒸汽充满了整个舱室。

“大家不要慌,都让开!”雾气中,刚刚当上副机电长的孟兆旭推开面前的年轻人,不顾一切地摸索到主机操纵台。

凭着冷静的心态、无畏的勇气、精准的操作,消除了隐患。然而,他却因长时间吸入大量蒸汽而晕倒在战位上,等他醒来,战友们告诉他,他晕倒时,主机操纵台的温度已高达55摄氏度。

说到舍生忘死,“深海铁汉”李洪海也算一个。

那一次,某艇正准备进行一项重要试验。起航前3天,时任机电长的李洪海病倒了。李洪海拉着试验指挥部领导的手,反复恳求:“试验日期不能改啊!我一定能参加试验,请领导放心!”李洪海还是被送进了医院。

一听住院,李洪海急了:“我不能住院,不能住院啊!”他向医生解释,又向指挥部首长求情:“请相信我的毅力,我是一个战位指挥员,就是倒我也要倒在艇上!”

首长们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出海的时间到了,两个战友架着李洪海一步一步地向潜艇走去……

“嘎,嘎!”熟悉的战斗警报骤然响起,“全体艇员,各就各位!”听到口令,李洪海不顾一切地直奔战位,他左手扶着椅子,右手拿着报话机,准确地下达着一道道命令……

“试验成功了!现在转入正常航行!”当广播里传出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时,李洪海再也支撑不住身体,一下晕倒在了身后的桌子上。他就是用这种玩命加科学的精神,推开了一个个拦路虎。如今,由他编写的《潜艇机电长手册》,成了年轻机电兵的“掌中宝”。

如此年轻,缘何荣誉满身

二等功臣苑广成,有一手绝活。

某故障的检测和定位,在国内乃至世界一直是个难题,尤其在潜艇中,有限的空间里千丝万缕的线路千头万绪,使这一难题更让人望而却步。可苑广成却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没有现成的攻关团队,更没有现成的信息资料,这是一段孤独艰辛的旅程。苑广成从民用技术、陆上技术开始,结合20多年的艇电、岸电经验,上千次地在各种恶劣环境里实验、调试。

白手起家的他,不等不靠,一路攻坚克难,有时为解决一个课题,他连续10天不离机舱,双眼熬得通红。

终于,苑广成研制出了某故障检测设备,一举打破了该领域的技术封锁。

某监测室主任吴水海不怕摔跟头。10多年来,他带领骨干队伍采集了机械、温度、油液等方面的各种物理化学信息,光存储信息用的设备就装了满满两大柜子。

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吴水海和他的团队不仅完善了检测、振动监测的标准规范,还制定了部分机械、设备运行管理的技术方案。

今年41岁的吴水海已立过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现享受军队优秀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2011年初,某艇员队机电长吴占杰,带着包括1名博士、2名硕士在内的10名技术骨干,踏上了“科研之路”。多次到相关技术专家面前和科研院所“软磨硬泡”,寻求技术支持和援助。

他们克服了软件应用、资料收集、读图建模、动态链接、配音剪辑等诸多技术难题。历时8个月,研制出某型模拟训练平台,大大缩短了人与装备的磨合周期。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会告诉你。我们是中国海军潜艇兵,航行在无边的海洋里……”

这首《潜艇兵之歌》唱出了他们的誓言和自信,唱出了他们的使命和担当。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09日 06 版)

上一页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