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8日下午看望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听说不少同学愿意到基层工作,他鼓励大家,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基层最能锻练人。(新华网6月8日)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来自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数字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在河北师范大学,就业形势也同样严峻。李克强总理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建功立业,这不仅体现了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也传递出党中央今后培育人才以及选人用人的新导向,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验,更加注重面向基层一线选拔优秀人才。
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如果不适应基层生活、不了解村情民意、不掌握群众语言,就谈不上为基层作多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比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三支一扶”工程、“西部计划”等等,都是为了鼓励年轻人到基层一线服务创业。基层的条件虽然比较艰苦,但基层却是最锻炼人的地方。有一句话说得好:“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作为年轻人,只有经历了基层的磨练,品味了基层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体察到群众的疾苦,才能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再看看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他们也大都有过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68年从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甘肃酒泉,从地质队一线淘重沙工作做起,从地质技术员干起,在条件艰苦的基层磨练了多年;现任总理李克强则在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当过两年的知青,又干过两年的大队党支部书记;而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有过一段农村插队经历。上山放羊、下田锄地,边干活边学习,这是对他们基层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正因为他们经历了基层的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再加上自己的不断努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才逐步走上领导岗位,最终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如今,在国家招考公务员时,大多数职位都要求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这已经成为了一条“硬杠杠”,不可逾越。这也充分说明,基层工作经验是多么地重要。诚然,考取公务员也不是大学毕业生的唯一人生选择,但是,到基层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事。基层的历练会是他们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也请他们不要担心一旦“下”去了,就再也没有“上”来的机会。只要你的本事上去了,无论你在哪里,你都是金子,你都会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