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载,当有记者问朱镕基同志当选总理的心情时,朱镕基说到:“惶恐”。应当说,朱镕基的这种“惶恐” 心情,是其责任心的真情流露,彰显出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朱镕基的“惶恐”是无怨无悔、踏踏实实的真挚情怀,是人民之大幸、国家之大幸。
实际上,领导干部保持惶恐之心,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为官者有了惶恐心情,才能检点不足、调整失误,真正变压力为动力,从而重视民意,倾听民声,才能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才能交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答卷。
反观当下,有些领导干部丝毫没有“惶恐”心理,有些人更是胆大妄为、无所畏惧:有的心态浮躁,喜欢搞“形象工程”,做“一锤子买卖”;有的淡忘权力“公有”属性,滥用职权,贪污腐败。所以,朱镕基同志的惶恐心情,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共鸣,因其“惶恐”少一点“霸”气、多一些后怕;因其“惶恐” 少一点无知、多一些责任。在这种惶恐之下,才会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感,始终怀着对权力的敬畏,对历史的敬畏,无愧于组织、人民、历史。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作为领导干部,要有种“惶恐”之情,在这种责任感和压力感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制度化的“硬杠杠”,随时为自己的行动“把脉”,筑牢思想“堤坝”,做到不利于群众的事不做,不利于发展的路不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吸引人、凝聚人,从而扶持正气、祛除邪气,以良好的作风凝聚人心,以优秀的品德、扎实的工作赢得群众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