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干部论坛

王海红:在更高层次上推进西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2013年06月03日16:22   来源:青海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拉动西宁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渠道,也是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和高原山水花园旅游名城的必由之路。去年以来,西宁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名省和高原旅游名省战略部署,按照“要素集聚、资源整合、特色突出、精品繁荣、产业发达”的目标要求,依托西宁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科学分析定位,确定并实施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全市文化旅游大融合、大发展的势头正在形成。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互促、互补发展的聚合效应,着重要在科学规划、优化环境、健全机制、打造品牌上下功夫。

完善一个规划。抓好产业规划,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深入挖掘西宁特色文化和特色旅游资源,整合和优化文化旅游要素,按照集约发展、集群带动的思路,抓好文化旅游产业的规划布局,策划一批把文化元素融入旅游要素的重点项目,以大项目示范、支撑、带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突出打造城南文化产业园、青海藏文化创意园、唐蕃古道茶马文化展示中心等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重点建设历史文化游、河湟民俗游、高原避暑游、休闲观光游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带,拓展延伸文化、旅游、体育、商贸等多元融合的产业链条,形成分工合理、结构优化、优势互补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抓好线路规划,整合环“中国夏都”旅游圈优势资源,打造环青海湖游、江河源头游、宗教朝圣游等以西宁为中心的放射状旅游精品线路,并逐步向四川、新疆、西藏等周边省区辐射延伸,进一步扩大“魅力夏都、健康之旅”的品牌影响力。

优化两个环境。一是优化服务环境。加强监管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文化、旅游、交通、餐饮、宾馆等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建立文化旅游产品服务标准体系,强化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规范整治经营秩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扎实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下大力气改善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加快推进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继续落实好扶持发展小型微型宾馆等政策措施,拓展航空、公路等客运线路,建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接待水平。整合文化、旅游、餐饮、娱乐、体育等资源,积极改善文化旅游消费条件,培育消费热点,推出更多个性化、特色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多层次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和服务需求。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制定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的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入门槛,通过金融支持、财税扶持、土地政策、人才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建立多元投资渠道,充实完善文化旅游项目库,重点推出一批优势产业项目和景区经营项目,加大招商力度,通过融资撬动社会投资,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投入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文化旅游投资从政府主导向多元投资和多方建设转变。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