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意见强调,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法制网,5月28日)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教师的师德水平也是要求越来越高。但令人痛心的是,类似于“教授掌掴八旬老人”、脱裤跑、用熨斗烫伤学生、让学生打学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却频繁发生,在这些乱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小部分教师师德的严重缺失。我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代即有“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说法,直到今天,教师依然被视作高尚的职业为人称颂。但是,作为教师,却不能表里如一,却不能为人师表,真的是对教师这个称谓的极大讽刺!
高校的青年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人才、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人才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这次,三部门联合印发规范青年教师师德的16条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视,也说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古语说:“正人先正己”。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也理应做到教人先正己。教师本身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作为高校青年教师,他们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因而理应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服务意识、高尚的师德。但为何会出现一些教师师德滑坡的现象呢?这其中,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高校和地方管理部门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此,三部门出台规范师德建设的意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可能影响到广大青年教师自身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能否顺利实现的突出问题。更可喜的是,16条意见,不仅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而且可操作性强,为高校开展师德建设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一定会很受欢迎。
关于师德建设,胡锦涛同志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那就是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笔者认为,作为高校青年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锤炼高尚品格,做到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双过硬,只有这样,才能堪为人师,才能不枉师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