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一线“捍卫者”,他们职位不高,责任重大;他们考核众多,压力山大;他们服务基层,甘苦自知。他们要做带领群众致富的“排头兵”,他们要做协调群众关系的“润滑剂”,他们还要做维护群众利益的那杆“公平秤”。基层工作,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他们要充当全能选手,“开门七件事,事事要当家。”他们身处基层一线,殚精竭虑,为民解忧,他们身处矛盾源头,任劳任怨,为民排难。大到民生发展,小到邻里矛盾,他们皆要处处上心,身体力行,他们的人生就是那五味杂陈的“夹心饼干”。
工作不被理解酸楚难忍。基层干部,身在一线,直面群众,对于政策法规的宣传他们就是新闻发言人,然而由于政策法规的经常撞车,做不到统一口径,统一战线,或是与实际脱节,或是自相矛盾,常常让基层干部在落实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政策的多变性,往往让基层干部措手不及,这样就极易造成原先的政策标准还没落实好,新的政策标准又接踵而来,对于这其中政策交替时引起的损失,上级怪基层干部没落实,群众怪基层干部没宣传,如此“夹板气”,他们可以说是心酸无处对人言。
群众致富增收甜上心头。基层干部,既是当家人,也是知心人。作为当家人,如何让家人吃穿不愁,生活无忧,是当家人之首要责任。作为知心人,如何救民于危难之间,让群众能坐上小康大巴车,是知心人之主要目的。执政一方,就要承前启后;发展经济,就要想方设法;对群众的利益诉求,就要殚精竭虑。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他们身担群众“致富梦”,千方百计想计策,千头万绪致富经,千辛万苦为人民,当看到群众都在向着小康的目标步步逼近时,他们心中的“甜”也不言而喻。
检查考核众多苦不堪言。作为基层干部,日常工作让他们身心俱疲,应急工作让他们手忙脚乱,额外工作让他们顾此失彼。从上至下的检查、考核工作更是让他们苦不堪言。他们的本职工作是办好群众事,为民解困难,然而上级要下基层调研,上级要对镇乡考核,考核与职位、绩效挂钩。掌握着基层干部生杀大权的上级,谁也得罪不起,于是乎,面临调研、考核,镇乡如临大敌,基层一天接待好几个检查组,那都不是稀奇事,在如此高强度、密集式的检查考核下,基层干部也是疲于奔命,有苦难言。
群众矛盾突出辛辣难挡。基层是直面矛盾最近的地方,是矛盾冲突的焦点。如今的基层,群众早已不再任你左右,群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群众上访早已不是新鲜事。如今基层矛盾正在呈现多样化的形式,群众表达诉求的方式也由单一性向多向性转变,日益激增的群众上访事件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的结果。新时期,基层干部不仅要具备谋发展、抓经济、促和谐的基本功,还应不断学习掌握处理各种矛盾的新本领。基层干部,在面对群众各种辛辣质问时,还需熟读政策、牢记政策、用活政策。
权力责任不等咸淡难调。乡镇一级看似机构很多、人员充裕,但是责任大,权力却不大,在面对具体工作时,不越权就意味着工作得不到开展和落实,大刀阔斧的干工作就意味着要越权甚至触摸法律的底线。孰轻孰重,孰是孰非,基层干部也是左右为难,举步维艰。干事情,上级要看成绩,群众要看福利,可是职权的警戒线却让基层干部难以做到兼而得之,就像炒菜放盐一样,那能做到咸淡合适。镇乡看似权利巨大,实际上多被分割和剥离,如此这般到基层这一级能掌握的权力就小之又小了,试问无权无钱的地方政府又如何能办成事、办好事。
基层工作是群众工作的最前线,基层干部的工作平凡却重要、繁重且辛劳,在辛苦、繁杂、高压的基层工作岗位上,还需要基层干部有不辞辛劳的奉献精神和耐得住诱惑的人格,不因群众不理解而灰心,不因外界浮华亮丽所吸引,用真情、真心、真意品味自己的“五味”人生,坚持理想、力促发展、抓牢民生、维护和谐,筑牢基层建设的坚实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