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21天跑20个城市“推销”学生,东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老师——

中国梦·我的梦·毕业生就业相册:你与工作隔座山 我来帮着搬

记者  孟海鹰

2013年05月23日08: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占仁(左)在与学生交流今年就业形势。
  本报记者 孟海鹰摄

【人 物】

王占仁  东北师范大学就业中心主任

“我们就是‘牵线人’,学生找到满意工作,我很有成就感,多累都开心。”

【助梦师】

帮一个学生就业是失职,得帮一届学生

5月21日,早9时。东北师范大学就业中心招聘大厅人头攒动,海航空乘人员招聘会正在举办。干净利索的一番询问、巡查后,就业中心主任王占仁转身沿走廊回到十几米外的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书架里、窗台上、书桌四周,贴墙之处,到处摞满了书。坐在自己的“书海”中,王占仁跟记者唠起“就业经”。

本是历史专业的学生,王占仁心中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学者,而现在却成了一名就业指导老师,在学生实现梦想的路上扮演着“助梦师”的角色。

“做就业工作就得三头六臂。既要动手脚,又要动头脑。”王占仁说。

王占仁今年38岁,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市农村,东北师大是他的母校,本、硕、博都是在这里读的。2001年毕业后在校团委和学生工作处就职,2007年2月,任就业中心主任。

王占仁说话慢声细语,在不少学生印象中,这个老师好说话,不少学生直接找他寻求帮助。

“有一个学生叫张文彬,家在甘肃农村,挺困难的。他想去深圳工作,但信心不足。犹豫半天才到办公室找到我。我详细跟他讲注意哪些细节,如何应考等等。后来他如愿以偿。去年我到香港去,他大老远去看我。每次回长春,也一定来看我。”

但在王占仁眼中,如果只能帮助一个或有限的学生完成就业,就是失职。他的服务对象是全校每一届毕业生。

这让王占仁压力巨大。

压力来自两个方面。往前看,近10余年来,东北师大一直保持着就业率98%以上的成绩,传到他手里的接力棒沉甸甸的;往后看,目前就业形势不断变化,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守业更难,充满挑战。

【急先锋】

跑就业市场推介学生,带回反馈改进教学

搞毕业生就业,打开市场是关键。别看王占仁慢声细语,开拓起市场来,算得上急先锋。

师范高校的学生,学校是重点就业渠道。每年的9月1日到11月1日,王占仁都要领着团队到各地教育局、学校全面推介,问要求,寻不足。

“跑市场我曾经21天跑了20个城市,累得快散了架了。调研加推销,跟产品推销很像,非常辛苦。要提前做好功课。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质量是就业工作的生命线。所以,我们每年把客户信息和要求带回来,不断调整、改进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式。”

2008年,王占仁到温州的学校推介调研,大家说,师大学生有后劲,踏实。但“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还有待提高。“我们回来马上和教务处沟通,共同找原因。原来,大家想着以后都用PPT了,所以取消了小黑板,‘三字一话’大赛什么的。不久后,各个学院全面恢复了‘三字一话’的各种相关训练,问题很快解决了。”

市场要开拓,还要维护。

让王占仁很头痛的是每年总要有不下100个学生违约。“这也是学生的两难选择。学生有原因,但市场建设要有诚信。”有一年,张家港一所中学的校长第一次带队到师大招聘,细致地招了3个学生,分别是外语、历史和生物系的。签约后,还在返程路上时,外语和历史系的两个学生就电话给校长说不想去了。跑这么远,马上毁约,弄得校长很生气,说以后再不来招人了。

“学生的诚信,很容易让我们开发成果付诸东流。所以我们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我和外语系、历史系的领导赶紧飞过去,当面向校长一行道歉。那个校长说,没想到师大这么重视,跑那么远来,让人感动。在了解了学生的具体原因后,校长表示了理解。第二年校长领人又来了,接下来这些年双方合作很好。”

下一页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