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厦门翔安大嶝岛一批对缝纫技术一窍不通的退养渔民妇女,通过免费学技能还拿工资的方式,获得了服装缝纫工的初级证书,走上就业岗位。(5月21日《海峡导报》)
就业乃民生之本,关系着百姓生活安康和社会和谐稳定。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对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职业培训工作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需要。为促进失地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早在2010年,国务院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毫无疑问,大力加强就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不仅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
让人高兴地看到,近些年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就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少数地方由于受地方培训条件的制约,培训无法满足农民就业的要求,导致培训工作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突出表现为专业设置不合理,如计算机、医学、汽车维修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多,受训人员经过培训无法达到就业的目的,加之培训费用高,农民负担较重,甚至补贴的培训费用被挪用,导致参加培训人员积极性不高,培训学员半途而废的情况较为普遍,更无法实现培训政策目标。
要知道:对于农民来说,其劳动收入大都是家庭收入的全部,尤其是失地的农民,如果一天不挣钱就意味着一天没收入。相比之下,福建厦门翔安区推出“技能免费学还能拿工资”的举措可谓一举双赢。不仅可以帮助退养渔民及被征地农民真正学到技能,实现再就业,而且在培训期间还能拿工资。正如网友所说:这种培训创收两不误的好政策,当然会受人欢迎。
“存粮千斗,不如一技在手。”为更好把就业培训,尤其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工作抓紧抓好,实现中央提出的全民收入倍增计划,希望各地总结在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培训服务体系,力求把劳动需求情况、技能要求及时传递给参加培训者,使他们明白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就业培训需求调查系统,力求培训工作能“按需下菜单”,特别是科学设置及培训项目上,要走农业技术培训和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并举的路子,切实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让他们感觉到所学的正是所用的、所求的,确实“学有所获”。同时,要进一步降低培训人员成本,以进一步提高其培训积极性,最终在促进就业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全民创业激情。
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心期待厦门推行的“技能免费学还能拿工资”一举双赢的好事在全国多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