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广东肇庆709户船民将告别漂摇的日子

蹲点·沉下去,观察中国:上岸之后咋迈步

记者  杜若原  贺林平

2013年05月20日08: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位于肇庆独河口的住家船。
  周明耀摄

住家船上的孩子们。
  周明耀摄

当只能“靠给农民打短工”维持生计,住家船又面临船体残损自沉,泛舟江上的一群人俨然社会上最为贫困的群体。

广东肇庆,2012年登记在册的693艘船民、709户人家即将在政府的鼎力相助下上岸定居。然而,如果说让他们住上廉租房所需的1亿多元的资金缺口不算是大困难,为上岸后的船民解决养老保险和就业等问题则让肇庆政府犯难:无钱缴费,养老保险难推广;年龄偏大、技能缺失不容易解决就业;再加上,他们落在了政策的灰色地带……为了他们上岸后“乐业”以免重返水上,政府还要突破政策的边界。

此外,来自流域上游的住家船民的上岸问题,仅凭肇庆一己之力实在难以解决,急需省、市联动。

——编  者  

5月是广东的雨季,今年雨水格外多。

上小学四年级的吴绮莉,隔着厚厚的雨帘翘首望着岸上的楼房,眼里充满了期盼。每天都是奶奶摇半个小时船送她上学,但今天雨太大了,只能窝在“家里”——一艘陈年水泥船上。广东肇庆四会市乡间的独河边,一眼望去,停靠着十几艘住家船,有大有小,破旧、简陋。

“想上岸住吗?”她点点头,然后又摇头。父母在城里打工,带着弟弟租一间很小的房子。她就只能待在船上了。对她来说,岸上的楼房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

但小绮莉还不知道,有关部门已经对肇庆市近600公里行政水域6条河流上的各类住家船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摸底调查,将693艘船、709户人家共计2404人全部登记在册。

她更不知道,市政府刚刚出台了“水上住家船居民上岸安置民生工程”的实施方案,首批船民明年5月就能告别风雨飘摇的船上生活,搬进政府建设的保障房。

为什么这么多住家船民多年不得上岸?住进新房能否让他们安居乐业?如何防止“解决一批,又来一批”的循环?记者走乡过堤、离岸上船,试图体尝水上船民的艰难上岸路。

谁在船上住?

■上世纪50—80年代为地方经济出力的水运船员及后代

■部分世袭渔民和转产水上生活的农民、工人

独河是北江的支流。56岁的林锦堂住的船,就停在距两江交汇处不远的岸边。一家三代11口人,就挤在这一目可及的狭窄空间里。船上最醒目的是一台老式彩电。林锦堂一边摆弄渔网,一边无奈地说:“我们吃喝拉撒全在船上,垃圾直接排到水里,恶臭难闻。以前打点鱼,现在河水污染厉害,鱼也越来越少了,一天卖个几十块,勉强养活一家老小。”

“泛舟江上”、“渔舟唱晚”,描绘的是渔民惬意的生活,然而,这些曾经入诗入画的场景,在现实面前却显得辛酸和沉重。

在四会马房大桥附近河段,船民林锦添告诉记者,年轻人不堪清苦,大多上岸打工了,船上留下的就是老人孩子。有的老夫妇90多岁了还独居船上无人照料。“很多大龄男人没老婆,因为没有姑娘愿意嫁到船上来,还有些人尽管结了婚老婆还跑了。”

“他们大多数是上世纪50—80年代曾经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的水运船员及其后代,还有部分世袭渔民和转产水上生活的农民、工人。随着90年代后内河水运的没落,船队、渔业队纷纷解散等历史原因,他们失去工作而沦落水上居住,靠打鱼、打杂工,甚至给农民打短工等维持生计,在船上出生,也在船上终老,生存状况堪忧。”肇庆海事局副局长李志浩说。

被拆除动力装置,几百块钱买来的废旧水泥船,成为了他们居住的无奈选择。这些80年代初期建造的钢丝网结构水泥船早就被水运市场永久性淘汰;且船体老化,腐蚀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肇庆市交通局副局长周泽英解释,破船遇到洪水或轻微碰撞极易翻沉坍塌;由于被拆除了动力,仅剩船壳,丧失主动避险能力;锚泊设施残缺,容易发生漂移而撞到别的船;缺乏消防和救生装备,自救能力差……总之,是水上安全的一大隐患。

2012年8月22日,四会市城区沙尾水域林铭荣的住家船因船体残损自沉,幸好船上4人正好外出而躲过一劫。周泽英说,类似的事故发生过好多起。

2012年6月13日—7月7日、7月8日—7月16日、9月3日—9月5日,肇庆海事局对辖内住家船进行了三次“地毯式”清查,交通局和住建局也相继参与进来,709户水上船家一个也没有落下。“最早的出发点是水上交通安全。安监总局提出‘打非治违’,责任落实到海事部门,就是清理水上违法船只。可一干起来才知道,这些船上住的全是老弱病残,简单取缔是没用的,必须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肇庆海事局局长王继洪说。

“他们没有土地、没有住房、没有出路,居住船舶破旧,安全状况极差,生命安全保障比矿工还不如,生活水准比最穷的农民还要艰难,比所有扶贫对象还要贫困,是我市最弱势的人群。”2012年9月27日,肇庆市交通、住建和海事局向市委、市政府捧出一尺多厚的住家船档案和调查报告时,市委书记徐萍华、市长郭锋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们咋上岸?

■到2014年底,完成2012年登记在册的693艘住家船居民上岸安置

■上岸定居后,力争3个月内解决社保、医保、低保等基本生活保障

“住家船问题不仅是安全问题,更是困难群体的民生问题。”徐萍华说。

调查报告通过海事系统上报到广东海事局,身为广东省政协委员的局长梁建伟写成提案提交给了省政协会议,“由省政府统筹安排,将各地、市水上人家安置工程统一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年度考核;加快进度兴建保障性住房,分批将水上居民迁居到岸。”梁建伟建议。

事实上,肇庆住家船民上岸安置的工作从2006年就启动了。如四会市近年来动员了309户共927人上岸定居,怀集县安置了289户1108人,市区端州区也安排了若干。

但肇庆市住建局副局长陈灼坤坦言,底下不少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市,财政只够保饭碗,建设保障房的资金缺口很大,导致住家船民安置进度缓慢。他扳着指头算道:全市每年需建3000套保障房,按每套50平方米算,就是15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建筑成本(还不算土地)2000元,算下来每年就需要3亿元,而全市财政资金今年只落实了1.69亿元。

去年9月起,肇庆市政府连续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住家船”难题的一揽子方案。4月16日当方案最终出炉时,市长郭锋手捏红头文件激动地宣告:“到2014年底止,全面完成2012年调查登记在册的693艘住家船居民上岸安置任务。”

安置首要还是安居。陈灼坤告诉记者,水上住家船家庭以居住地安置为主,纳入当地政府保障房范畴。“今年规划的10个保障房主体单位中,已将这批人纳入进去。他们可以享受廉租房,每平方米租金1.15元,每个月只要几十块,就可以住40平方米左右的新房。”“我在船上生活了几十年了,”住在绥江怀集段的彭志德说,“从来没想到还有上岸的一天。”尽管上岸后要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但他仍然对全新的未来充满期待。

根据海事系统的调查,“住家船”渔民90%盼望上岸定居。但他们没有土地,没有住房,有的连户口也没有,更谈不上医保和社保。让他们上岸,政府不仅要出钱出力,还要突破政策界限。肇庆市政府设计的方案中还明确,住家船民上岸定居后,力争3个月内,解决涉及他们的社保、医保、低保、五保、孤儿救助、户籍等基本生活保障。

下一页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