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干部论坛

赵正永: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由“文学陕军”引发的几点思考

2013年05月20日08: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为此,我想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作家肩负的社会责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文学创作既是一项艰苦的、富有创造性的个体劳动,也是作家与读者交流、与时代对话的社会行为。在参观路遥纪念馆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是囿于小圈子,把写什么说什么片面地、孤立地看成个人的事情?还是放眼天地间,通过艺术净化心灵、引领社会、造福人民?关学创始人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我们的作家都是文化精英,也应该有这样的志向和胸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用手中的笔来促进民族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那么,作家怎样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我认为,应该着重把握好三点:一要有正确的立场。立场问题是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搞创作,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始终把心与人民紧紧贴在一起,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二要有科学的态度。好作品都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华,好作家都应该是思想家。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更加突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强烈。大家在观察社会、思考社会时,既要拨开表象的重重迷雾,分清楚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表现出应有的视野广度和思考深度;又要坚持良心和底线,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正确的态度观点、积极的价值取向传递给人民,不断为社会发展集聚正能量。三要有艺术的思维。文学是通过潜移默化对人发挥作用的,其力量比宣传更有效、更持久、更有说服力。我至今都不会忘记,《于无声处》等作品对我们思想解放初期的影响力。我们的广大文学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充沛的创作激情,锤炼生动的文学笔触,善于塑造感人的艺术形象,善于激发人性的情感共鸣,用作品的深刻思想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

二、关于作家创作的根本方法

我理解,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地说,就是经过加工的“菜肴”,如果原材料不对,读者就品不出应有的味道。因此,文学创作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一条是找准源头、夯实根基,使作品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牢牢把握“三贴近”的原则。一是贴近实际。“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的很多诗歌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篇,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为后人还原了唐朝风云变动的真实面貌。大家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要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提炼主题,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激发热情,投身讴歌时代和人民的创作活动中,更加客观真实地再现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二是贴近生活。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当年,路遥创作的很多灵感,就是来自于到陈家山煤矿劳动、在陕北农村生活的体验。现在文学作品数量很大,据统计,仅2012年全国通过纸媒正式出版和发表的原创长篇小说就超过3000部,但客观地讲,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并不多,原因就是一些作家对生活的积淀不够、感悟不深。我们要善于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走进生活深处挖掘素材、捕捉灵感,既讲好自己的故事,又提炼大众的生活,使作品更好地与社会共振、与读者共鸣。三是贴近群众。人民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学作品鉴赏和消费的主体。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经常下基层、接地气,积极访民情、听民声,主动拜群众为师,从群众创造中汲取营养,真正做到用群众喜欢的形式、以群众能够看懂的方式、说群众想说的话,达到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目的。

三、关于作家应有的精神追求

真正的作家,应该具有高尚的价值追求、高超的艺术造诣和高洁的人格品质,应该是一个纯粹的人、崇德笃学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现在,社会上很多行业的人显得浮躁,有的人脚步还没走稳就想迈开大步跑,恨不得一夜暴富、一举成名。有的作者刚做出一点成绩、有一定社会影响,马上就想着商业化运作,急不可耐地把名气兑现为经济效益。对此,社会是不认可的。我想,既然选择了作家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就要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勇气和坚韧。当年,柳青为写作《创业史》,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的职务,定居皇甫村长达10余年。今天,作家的生活创作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种潜心创作的毅力应该是不变的。时风影响文风,文风又助推时风。我们大家都要摒弃浮躁之气,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浮华所惑,以静心静气之心态,专心致志地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热爱的工作、追求的事业,我们这个社会就一定会风清气正、健康向上。希望我们的作家投身于文学创作,孜孜不倦地追寻艺术梦想,把心思和精力更多用在揣摩研究作品、提升文学素养上,注重生活的点滴积累,开阔创作的思路眼界,既善于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世界各国文化的优长,又勇于适应新的时代条件和群众新的精神需求,与时俱进地加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文学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文学陕军”是陕西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宝贵财富。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敬重“文学陕军”、善待“文学陕军”、呵护“文学陕军”,对他们给予政治上的充分信任、创作上的热情支持、生活上的真诚关爱。从今年开始,省上将有计划地安排作家到基层县乡挂职,为大家深入实践、体验生活创造条件。作协是党和政府联系作家的桥梁和纽带,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联络、协调、服务工作,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维护作家合法权益,真正把作协建成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一个地方的文学事业发展,最关键的是有一支有追求、有实力、有成就的作家群体,要高度重视作家队伍建设,为优秀青年作家脱颖而出营造良好氛围,保证陕西文学事业后继有人、长盛不衰。现在,受市场化的影响,一些纯文学的报纸期刊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前不久,我专门动员延长集团支持《延河》杂志,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都来关注和支持他们,切实把陕西文学的阵地巩固好、发展好。陕西的优秀作家人数很多,宣传、出版等部门可以定期地推出一批陕西文学的作品集,进一步扩大陕西文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委书记)  

上一页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