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网上曝出“湖北省给学生采购的320万册《新华字典》差错率达到万分之二十,是国家规定的20倍,而且价格还比正版的贵”后,又曝出河南迟迟没有将免费的字典送到农村中小学生手中,而且当地有关人员竟称“这事儿可能未经过省教育厅”。(5月8日《河南商报》)
2012年10月,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由中央财政拿出17亿元,为全国约1.2亿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生每人免费配发一本《新华字典》。作为执行部门,河南省教育厅真无知还是在装无知?
免费字典承载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也彰显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决心。但是,作为牵头部门,不能下完通知、“掏完腰包”后就草草了事,而遗漏了监督落实工作。实际上,这项最为关键的工作却一直由媒体和民众在“把舵”,或许在“越俎代庖”,但有其无奈。
缺乏配套的监督制度,所以一些地方部门才会慷国家之慨,借免费之“花”献腐败之“佛”;才会官商勾结、以假乱真;才会把通知扔在一边、装钱口袋撑满,却迟迟不作为。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落实上级指示时,“打折”、“划价”、“注水”,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后续监督工作疲软。
教育乃国之根本,农村中小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好心要办好事,还需自身监督切实发力。仅仅依靠自觉来执行,往往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打马虎眼”、个别地方部门“妙笔生财”,最终衍生出“挖社会主义墙角”、“薅社会主义羊毛”的罪魁祸首,误人子弟、误国大计。
拿“受伤”的字典来说,教育部、财政部还需进一步完善后续工作的考评、监督机制。自己上心、才不会让群众担心、媒体伤心。对于各地区免费字典的发放工作,要加大“三力度”。一是明察暗访力度,及时表扬一批先进、曝光一批落后、惩处一批恶劣;二是考核问责力度,对工作中不上心、存私心的责任人及时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给予免职等处分;三是政务、财务信息公开力度,让群众知根知底,进一步引导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各级干部在做工作时,都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万不能盲目,只对领导负责。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让政策落地生根、将实惠洒满人间,让制度不再有“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