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8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珠江新城景色
编者的话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党的十八大关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目标和重大部署。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文化产业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断增强。广东的实践和经验,能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带来有益启示与借鉴。
日前,本报记者奔赴广东,与专家学者交流探讨——
问对: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东莞唯美陶瓷公司山水空间装饰。
广州励丰公司参与制作的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碗边”。
深圳市“中丝园”丝绸文化博览馆。
(本版图片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东莞市委宣传部提供)
对话人:
本报记者 彭国华 杨学博 李林宝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蒋述卓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向晓梅
广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院长 张仁寿
成功之路
规划政策引领,集聚发展筑基,科技创新带动,体制改革保障
记者: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请各位专家谈一下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和亮点。
张仁寿: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从大的方面讲有4点:一是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等;二是着力打造文化会展、交易和投融资三大平台,完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四是落实和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强化政策保障。
蒋述卓: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例如,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将所属的出版社、企业和杂志社全部划转省出版集团公司主管主办,并下放部分行政许可权;全省广电系统实现机构分设、管办分离。2009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广州、深圳、惠州、肇庆、陆丰等市县成立专门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其余一些市县也在积极筹备成立相关机构。
向晓梅: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四大特征。一是创新性。广东不断拓展文化产业新领域,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动漫制作等发展势头强劲,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二是融合性。新兴文化产业同传统文化产业融为一体,在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集聚性。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完善会展交易平台,文化产业集群化特征明显。四是引领性。努力发挥文化产业对文化消费的引领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