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在灾难的洗礼中成长——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启示录

2013年04月28日08:53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容镇定,科学施救,在与灾难的一次次抗争中,中华民族不断进步成长

8天,时间很短,分秒必争;8天,时间又很漫长,困难重重。

认真梳理过去8天抗震救灾的历程,从汶川到芦山,一样的“生命至上”,一样的公开透明,所不同的,是救灾变得更加科学有序、高效有力……

——指挥系统的统一有序,是确保高效救灾的关键因素。

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动员范围广、投入力量大,必须形成统一高效的调度指挥体系。从一开始,中央就要求救灾现场要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地方、军队、武警、中央部门,各方救援力量形成了大力协同、密切合作机制,各项救灾工作总体上在科学、有效、有序、有力进行。

救灾之初,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救援车辆,让通往震区的狭窄道路一度出现了“爱心大拥堵”,物资进不去,伤员出不来。国务院办公厅21日发出通知,要求未经批准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非紧急救援人员、志愿者、游客等各界群众尽量不要自行前往灾区。

——高技术装备,为科学决策和科学施救奠定了重要基础。

经历了汶川地震剧痛的国人,更加深刻认识到了科学施救的重要性。一批高技术手段和新装备投入抗震救灾,使十万火急的救援工作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地震发生1小时53分钟后,海军遥感飞机便紧急起飞赴芦山上空执行空中遥感探测任务;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动用5架无人机,获取灾区高分辨率低空影像,并紧急调配多颗高分辨率卫星、雷达卫星;北斗终端系统配备到了部队班排一级,指挥部可以随时掌握分散在各个救灾点的情况。

地震5个多小时后,中国地震局第一张预估地震烈度图绘制完成;27个小时后,在无人机图片基础上第二张预估地震烈度图绘制完成。以震中为圆点,受灾地区被标识为深浅不同的颜色依次代表不同的地震烈度,确定了这些区域,就确定了救援工作的重点,就知道队伍该往哪里派。

——专业力量是科学救援的基础,可以大大提高救灾的效率和效果。

许多人至今还记得,汶川地震后人们对专业救援力量的渴望。芦山地震发生后,各种专业救援力量迅速聚集,发挥了强大威力。

20日晚,宝兴县太平镇钟灵村附近的一片坍塌碎石中,成都消防官兵携带的搜救犬突然停在一棵倒下的大树边叫了起来,用雷达生命探测仪确认生命迹象后,官兵们成功救出一名生命垂危的孕妇。

汶川地震后,参照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标准,公安消防部队在全国组建了552个地震搜救队。每个搜救队配备了防护、侦检、搜索、破拆、顶撑、照明、通信、救生8大类60多种救援装备。

针对救援现场点多、线长、面广,交通、通信不畅,被困人员以浅层埋压为主的实际情况,当天中午抵达震中地区的公安消防部队采取了“就近展开、由近及远、梯次推进、快速覆盖”的战术。

“地震24小时内,我们就完成了对震中芦山县所有乡镇的第一轮搜救,救出被困人员68人。”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马先宏说,这次救援充分发挥了装备器材、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的优势。黄金救援期内,公安消防部队共搜救遇险被困人员165人,其中生还150人。

“这次抗震救灾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科学施救,不靠人海战术,靠精确定点、精准救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认为,在汶川、玉树地震中积累的经验使芦山救援更加注重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作用,在决策前进行了科学灾情评估,实事求是地调遣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

——尽快实现全覆盖,集中优势医疗资源,有利于发现和加强对危重伤员的救治。

地震发生24小时内,医疗队覆盖芦山、宝兴两个重灾县的11个乡镇,48小时覆盖到14个乡镇。

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说,在此次救灾中借鉴汶川经验,尽快实现对灾区医疗救治的全覆盖,并加强对危重伤员的治疗,减少伤员死亡率。

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救灾指挥部指定华西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为定点收治危重伤员医院,来自北京、上海等著名医院的专家组成国家医疗专家组坐镇,对危重病人实施手术,参与重症伤员会诊。

——公民意识在成长,而从公众到舆论都更加理性。

地震发生后,网上很快有人呼吁让出成雅高速“生命通道”,莫去现场“添堵”;有网友号召少打电话多发短信……

新浪微博的一位网友建议,震后72小时内名人明星暂不要赴灾区,“不少人能认出你的脸,一旦排场比用场更大,再多的热心和善良都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出紧急倡议,呼吁理性救灾,特别是在紧急救援阶段,要根据当地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避免造成人员浪费、物资重复和秩序混乱。

“从汶川地震开始,中国人面对大灾时的心态更加理性、开放。这次抗震救灾大家更加认识到,其实守望也是一种相助,对志愿精神理解得更深刻了。”王宏伟说。

救灾应对更加有效有序,社会心态更加成熟理性。灾难中生长的力量,激励着中华民族砥砺奋进。

……

“经历过灾难又挺过来的社会,果然是比原先更强韧与沉着。”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样评论:有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洗礼,中国的救灾工作出现了更专业、冷静与自制的精神追求,中国民众对国家救助体制富有信心。

震后不久,大地还在颤抖,希望之光,已在满目疮痍间出现——

21日下午,芦山县政府对面,一辆装载机正在平整土地。项目负责人李永昭说,他们已动用4台装载机,在全县3个地块同时开工,为后续基建打下基础。

22日8时,雅安市天全县新华乡,王忠的烤鸭店在震后第一次营业,20元钱一斤,鸭子卖得很快:“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23日上午,芦山灾区首个帐篷学校在龙门乡开学,来自隆兴中心学校的200多名学生复课……

“雅安加油,不久的将来,你的世界,依然春暖花开……”

“头七”已过。正如一首网友在震后所写的诗那样,让我们把悲伤再次埋进心底,整理行装,重新出发。(新华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李斌、杨维汉、刘铮)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