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7日08: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增速放缓不代表前景悲观
外资机构看空最首要的理由就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一季度GDP增长低于8%的市场普遍预期。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换不能代表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10%左右的高增长后,潜在增长力将会下降,今后两年将处于7%-8%的水平,而未来也将会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不过,中国经济目前也确实存在结构性的弊病。”张茉楠表示,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目前过多依赖于政府指导下的基础建设投资和风险投资的扩张,以此来驱动整体经济的复苏,但自身经济增长动力却不足。虽然从宏观指标来看还算不错,但是很多微观指标恶化比较严重,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如果不通过经济转型改变这些深层次矛盾的话,那么即便像当年通过10万亿或者更大规模的财政或者货币政策刺激,也很难改变目前增长放缓的趋势。
孙立坚表示,中国面临真正的挑战是市场活力的下降,曾经驱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四个红利都在逐步减弱,一是人口红利在减弱;二是以进出口和招商引资为代表的全球化红利在减弱;三是资源红利在减弱;四是改革红利在减弱。
政府稳定市场能力不容怀疑
“某些外国人总是不断宣扬中国经济崩溃论,认为中国要发生重大危机,这是不可能的。”孙立坚表示,因为中国政府是一个大政府,稳定市场的能力是相当强的,唱空中国经济唱到今天从来没有兑现过,就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中国经济的治理机制。西方经济是把市场活力和维稳放在一个模块里面,市场没有活力这个国家就要出问题,但在中国这两者是分开的。中国政府手里有足够的牌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资本账户、汇率都还未开放,外汇储备也很强大,一旦唱空中国经济造成人民币资产大量抛售的话,我们完全有能力跟他们做对手,支撑中国货币和财富的稳定。
“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如何发掘和用好新的增长点是中国未来将面对的挑战。” 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将体现在城镇化、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及创新等一系列新的增长点上。过去主要是铺摊子、粗放经营,今后重点是上台阶、精耕细作,通过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转型升级、优胜劣汰、全产业链管理而实现更高速的增长。为此,我们需要“聪明的政府”加上“有效的市场”,需要更加重视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需要比过去更加注重调动个人、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而这些正是中国下一步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孙立坚也认为,面对当前挑战中国可打的牌很多,但政府应该放权,把出牌的机会让给企业和消费者,推动消费者利益和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记者 周小苑)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