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劳动者之歌】“把技术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记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科经理徐小平

2013年04月26日16:52   来源:中工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个子不高,皮肤白净,一身蓝色工装,气质沉静清爽——一个老练而精干的技术工人形象。

一摞厚厚的材料为这个形象添加了注解:徐小平,53岁,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科高级经理,特级技能师,先后主持参与数10项技术攻关项目,解决了无数发动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支持参与进口设备的自主革新和升级改造,为企业节省数千万元。

“记者朋友们,我先澄清一下,我是修发动机制造装备的,不是修汽车发动机的。有发动机问题最好找专业修发动机人员……”徐小平讲他的工作,他带领的维修团队,他的生活,条理非常清晰,语言生动风趣,仿佛他所讲述的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

“必须攻克这些障碍”

一排排银色的机器泛着冰冷的光,从打开的外壳里往里看,密密麻麻的线路和零部件让人眼花缭乱——上海大众整个制造体系中设备最先进、技术最密集、生产要求最高的发动机厂生产车间,平均64秒生产一台发动机。

这让记者多少能体会到24年前徐小平第一天进厂当维修工时的感受。那天,他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进口的精密数控专业机床,标牌上的文字相当陌生——德文。

不了解怎么谈得上维修?“比如,数控加工中心的核心部件电主轴对修理要求特别高,要是你不会修,打开外壳后合不上,整个轴就废掉了,损失几十万元。”徐小平说。

依靠外国人维修并提供部件不失为合理的做法。然而这种做法给企业增加了高昂的成本,一些零部件从国外进口,等待时间过长,而生产线中断的每分每秒都意味着巨大的损失。

这样的局面,让徐小平无法忍受也激发了他的斗志。“你所处的岗位会给你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必须攻克这些障碍,把技术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徐小平回忆。

这种自我加压的责任感开启了徐小平不断学习钻研的大门,并成为贯穿他整个职业生涯的主线。36年工龄,26年上夜校,他的学习几乎从未停歇。

首先是学德语。上夜校,听“随身听”,查德语词典,“逮”住外籍员工交流……如今,他不仅能快速阅读外文资料,说一口流利的德语,还多次赴德国参与设备验收和技术谈判。

“缺什么学什么。”学机械出身的徐小平对电气不甚熟稔,于是从2009年起利用双休日,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攻读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在老师眼里,这位比自己年纪还大的学生有些“麻烦”,曾两次指出老师使用的标准已经过时。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