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走进中国首艘航母

2013年04月19日09:02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背 景

某舰载机训练基地

该基地是我国第一个航母配套工程,从开建到竣工,仅用了5年时间。该基地建设先后攻克37项技术难题,取得21项科研成果,其中7项填补国内空白、1项申请国家专利。

这里是我国舰载机飞行员培养的摇篮。据悉,自组建以来,该基地先后完成歼-15战舰阻拦着陆、滑跃起飞、寻舰绕舰飞行、首次着舰起飞等多项试验课目,出动人员10万人次,保障2700多架次飞行,保障优质率、良好率均达到100%。

舰载机训练基地

歼-15从这里起飞

 记者 李 唐  记者 王凌硕 柳 刚

和往常一样,清晨5点半,三级军士长关城雷就起来了。

一手扫把,一手簸箕,他弯着腰开始了对飞行跑道的清扫。

他扫得异常认真,任何一点颗粒杂质都不放过——因为他脚下的这条飞行跑道,不是一条普通的飞行跑道,而是专门用来放飞歼-15舰载机的。

“你知道吗?那天成功在航母上降落的歼-15战机是从这里起飞的。”关城雷对记者说。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跑道的尽头是高高翘起的模拟14°滑跃起飞甲板,这条跑道完全是按照航母1∶1比例复制的。飞行跑道的表面,也和航母飞行甲板一样,涂抹了特殊的防滑涂料。

这条跑道来之不易。承担基地建设任务的某工区政委徐建国这样回忆:摄氏零下20多度,许多人的手冻伤了也没有停止施工;有的战士入伍就到工地,一直干到退伍那一天;年过半百的高工解红军,因劳累过度多次晕倒在施工现场,被送往医院抢救……

看着关城雷弯腰清扫的辛苦状,记者问:“为啥不用机械设备进行清扫呢?”“可以是可以,但不如人工清扫彻底,心里也不踏实。”关城雷扶着腰说。

对于自己工作岗位的理解,这位普通的士官有着哲学家般的深刻理解:“舰载机起飞着舰,这事难;扫地,这事简单。可这简单的事却关系着这难事的成败。”

他的这一认识,也是该舰载机训练基地广大官兵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决不能因为自己工作的失误,影响到歼-15舰载机的飞行。”

地方大学特招入伍的士官陈孜晗,担任机场驱鸟员。这里靠海,海鸥等鸟类很多。每次歼-15舰载机飞行训练,他都要从早上站到天黑。长时间的强光暴晒、风沙,让他的右眼视力急剧下降。连队想给他换个岗位,谁知,他不干:“我情况熟,万一有意外情况我能处理。”

去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母上着舰。谁想,22日这里突然下雪。官兵们全部出动进行清扫作业。吹雪,去冰,烘干……整整干了一个通宵。驾驶吹雪作业车的班长周增磊,累得早饭没吃就睡着了。

“当成功着舰的消息传来时,大家高兴地抱成了一团。”勤务保障大队大队长刘周说起这事眼眶发红。

在战友眼中,保障队司机、一级士官孙技峰是“幸福的人”,因为他离大家崇拜的偶像舰载机飞行员距离最近。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将舰载机飞行员送到飞机旁。为了不影响飞行员的情绪,小孙每天小心平稳地开车,即使没事也从不主动对飞行员说话。

谈起自己的愿望,小孙说:等到退伍的时候,一定要和舰载机飞行员们合个影。

和小孙一样,四级军士长肖大坤的愿望,也一样质朴简单——

作为通信保障士官,他现在需要天天和航母“保持联系”。可到现在他从没有见过航母。他对记者说:“要是退伍前,能有机会亲眼到航母上看一看,那该多好啊!”

望着跑道尽头的滑跃平台,大队长刘周颇说:“我们是航母人,不过,也许一辈子也没机会上航母……”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