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俊强
2013年04月16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被动定位个人难取消
企业员工想退订须经企业或集团同意
为一探究竟,记者日前以客户身份来到中国移动济南市历下分公司。一位乔姓数据经理告诉记者,中国移动与山东乐世安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借助中国移动的网络和终端推出此项手机定位业务,该定位业务中包含对外出员工实时位置、历史外出行动轨迹的查询等功能。
山东乐世安通公司的一位闫姓销售经理向记者介绍,此项手机定位业务是外勤人员暨客户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简称“天眼”。就定位而言,可分为主动定位和被动定位。主动定位是出差人员通过拍照片的方式将其位置上传到公司电脑,该照片即拍即传,不可储存;被动定位是公司对出差人员的定位。
如何对出差人员进行手机定位呢?该销售经理向记者现场演示了操作流程:首先在电脑上打开该公司开发的软件,然后进入登陆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操作页面,在操作页面上包含被动定位、日常管理、客户拜访等栏目,点开被动定位后就可对企业出差人员进行定位了。只要输入被定位人员的手机号码或者姓名,系统就会显示出一个平面地图,被定位人员的名字、最新位置、运动轨迹、去某个地方的时间等都会非常准确地反映在地图上。企业的负责人也可在自己手机上安装该软件,随时随地查询出差人员位置情况。而在这一定位过程中,被定位人员是毫不知悉的。
“我们接入的是百度地图,百度地图有多准确,我们的定位就能做到多准确。”该销售经理说,基本能确定被定位人员所在的建筑物。
据了解,在企业或集团开通此定位业务时,有的运营商会对使用此业务的企业员工发短信告知,而不是发出是否同意的征询意见。有的运营商在开通此业务之前会让使用此业务的企业员工签订一份知悉企业可以定位员工位置的告知书。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采用手机定位业务,一般由企业领导决策,员工们没有太多发言权。“除非你不想在这个企业干了。”一家使用该业务的企业销售人员说。
由于各大运营商都要求该业务以企业或集团的名义办理,如果企业员工想退订此业务,必须经过企业或集团同意,否则被定位的个人无法取消该手机定位业务。
闫经理告诉记者,被动手机定位业务其实不好开展,在企业操作过程中,有侵犯员工隐私的可能,有些企业员工会有抵触情绪,会经常向企业打报告说被动定位业务不好用,希望企业停止此类业务的使用,因此他向记者推荐使用主动定位业务。
位置信息算不算隐私
有律师认为这是隐私,员工应享有随时取消业务权利
该业务是否涉嫌侵犯员工隐私呢?
山东高行律师事务所律师胡玉锋认为,隐私是指公民不愿公开或让他人知悉的个人秘密,包括与公民个人存在关联并可以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都可以作为隐私来保护。一般的像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病史等都属公民隐私。位置信息作为个人信息的一部分应当属于隐私。
胡玉锋认为,只有在取得员工授权同意后,企业才有权读取员工的位置信息,并且也只能读取员工上班时间的位置信息,除此之外的定位行为就是侵权。但现在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和保护隐私或者隐私权,《侵权责任法》只是提及隐私权,但是未作出详细规定,这就导致企业定位员工行为处于法律的空白地带。
有专家指出,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企业以上班时间为由查询员工位置无可厚非,但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运用好科技产品。对于提供技术服务的运营商来讲,应从技术上考虑更好地保障被定位人员的合法权益;对于使用该服务的企业来讲,更应尊重员工法定权利,确保管理合理合法运行。
胡玉锋还认为,运营商开展的此种业务与传统的通讯业务范围明显不同,应当取得经营许可,在未取得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就是一种不规范经营。
胡玉锋进一步指出,为更好地保护公民隐私,运营商应当取得相应资质、规范办理流程、审查核实办理者的身份信息,并且从法律和技术层面上,来保证业务办理者只有在取得被查询人的授权同意后才能读取位置信息。例如,开通此类业务需要提交办理者自己的身份信息和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被查询人享有随时取消业务的权利,业务办理者不能自行添加和变更被查询人手机号码等。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