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国际视点:“共享经济”悄然改变消费模式

驻德国记者  管克江

2013年03月28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现状——

冲击旧消费体系

上述拼车网2001年在慕尼黑创办。其首席执行官马库斯·巴尼科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拼车最大的优点是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提高交通效率,降低环境影响。“拼车网经营非常成功,我们的收入来自三部分:一是拼车族收费的提成;二是销售二手火车票或公交车票收入;三是广告收入。”巴尼科尔说,每个月有100万用户使用他们的拼车服务,足迹遍布欧洲40个国家。

“共享经济”的基础是人们把商品和服务的使用权看得比拥有权更重。布茨曼把“共享经济”分成三大类别:一是共享或租借某种产品的信息平台,比如拼车网、房屋交换网;二是二手交易市场,比如美国的克雷格列表;三是共享技能,比如工作间共享。她预测,美国个人对个人的租借市场规模已达260亿美元,整个“共享经济”的产值达1100亿美元。

经济学家乌迈尔·哈基说,“共享经济”平台将给大生产、大消费的原有消费模式带来冲击。“如果消费者少购买10%的新产品,并且相互共享10%的旧产品,这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将不言而喻。”海因里希则表示,这种冲击不一定是革命性的,但必定会带来深远影响。

还有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共享经济”带来的冲击不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共享经济”问题专家尼尔·格兰弗洛说,“共享经济”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具体分享了什么产品,而是强调合作和参与的理念。在不少地方,“合作”并不需要互联网,但已经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比如很多国家流行的参与式预算管理,一个城市或社区的所有居民共同参与城市预算管理,讨论并决定公共开支项目。

挑战——

政策规划空白多

拼车会有安全方面的隐忧吗?巴尼科尔说,网站会对拼车族提交的信息进行确认,普通用户也会给自己的拼车经验打分,因此用户并不是盲目地搭乘陌生人的车。

《经济学家》杂志认为,人们刚开始涉足“共享经济”时确实有过安全隐忧,但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这方面的隐患已经大大减少。当前发展“共享经济”最大的障碍是政策不确定性,空白区较多。

海因里希认为,私人拥有这个概念存在了400多年,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体系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合作式消费”要发展,政府的法律法规需要调整,对私有权的概念也需要更新。布茨曼则强调,“合作式消费”在所有权方面的影响不亚于工业革命。

(人民网柏林3月27日电)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