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沈阳铁路五小探索“愉快教育”,将减负进行到底

透视教改个案:28年不留作业,其实不难

记者  辛  阳

2013年03月26日08: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铁路五小古筝社团的孩子们正在演奏《高山流水》。
  图②:科学课上,孩子们正在探索水的秘密。
  本报记者 辛 阳摄

教改有多难?多年来的步履维艰,已然验证体制痼疾与刻板思维的难撼。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以“八大难”概括教改重压:从入园难到择校热,从学生减负到高考改革,从职业教育到创新人才,从师德建设到教育投入。改革面对的是种种陈规和惯性。

行亦难,难亦行。面对教改坚冰,总有一些先行者敢于打破常规,以大胆实践,探索另一种可能。或许,他们的教改个案暂时不能广而推之,但至少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整体进步,提供了更多选项。本版今起推出“透视教改个案”栏目,首篇带你走进28年不留家庭作业的沈阳铁路第五小学,探寻将减负进行到底的奥秘。

——编  者  

秘诀

向“40分钟”要效率,知识全部课堂消化,不留待课后“加班”

在沈阳,铁路五小属于一流,名气不小。对于该校学生来说,“家庭作业”这个让很多孩子头疼的字眼,俨然是个陌生词。

这样的幸福始自1984年。时任校长的张秀金组织全体教师分析发现,学生们的家庭作业中,许多是重复劳动,枯燥且无意义。于是,学校决定拿出三年级的一个班做试验——不留家庭作业,向课堂要效率。到了期末,成绩证明了张秀金思路的正确:在沈阳市40余所小学的统一考试中,这个班的及格率、优秀率均名列第一。

第二年,这种做法普及到全校,至今已坚持28年。

1990年,沈阳铁路五小被国家教委确定为7所首批“愉快教育”试点校之一。当年,该校喊出了一句口号:“学就学个扎扎实实,玩就玩个痛痛快快”。与口号相匹配的是“三清”制度——节节清,天天清,段段清,即教师要保证学生每堂课、每一天、每一阶段的知识在课堂上全部消化吸收,不能留待课后“加班”。

在铁路五小,“自主、高效”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宝贵的40分钟时间,也成为不留作业的有力支撑和奥秘之源。

日前,记者走进铁路五小的一间教室,里面正在上数学课。与众不同的是,老师请一位男同学到黑板上做演示,其他同学负责提问,该同学进行解答,气氛十分活跃。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从过去重结果、重记忆的传统模式,变成了重思维、重过程的学习形式。”校长于莹认为,小学是培养学生自助挖掘、吸收知识的重要时期。

“我们要求老师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于莹说,“对于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我们几乎都不讲。”

童年就应该培养兴趣、尽情玩耍,“我们只是在捍卫他们的权利。”于莹说,很多家长想把孩子送来铁路五小,“一到开学我总得关手机。”

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