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高层动态

“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

记习近平主席会见俄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

2013年03月25日07: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深情的回忆

  现场气氛越来越热烈。俄罗斯朋友们一一道出自己的心声,他们格外珍惜这次宝贵的交流机会。

  习主席认真听着,时而颔首、时而记录……

  蓄着浓密胡须的阿布哈京,是俄通社—塔斯社总编辑。说起这次访问前金砖国家媒体的联合采访,他连连赞叹习主席深谙俄罗斯文化。

  习主席颇有感触:“在中国,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对俄罗斯文化都有所了解。”

  习主席信手拈来:“普希金的诗歌,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托尔斯泰的三大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屠格涅夫、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白痴》,果戈里的《死魂灵》,还有高尔基的三部曲,法捷耶夫的《毁灭》,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习主席如数家珍,让在座俄罗斯朋友由衷感慨:一位大国的领导人,竟对友好邻邦的文化如此熟悉!对于中俄两国历久弥新的文化交流来说,这不是最生动的写照和见证吗?

  “我年轻时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这就是优秀文化的魅力。”习主席深情回忆起当年的青春岁月。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家国情怀,让每一位听众动容。

  “同我一样,千千万万中国人对俄罗斯文化都很喜爱,对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都很有感情”。他谈到前一天参加普京总统举行的欢迎宴会,乐队演奏了《喀秋莎》《红莓花儿开》。熟悉而优美的曲调一响起,就拨动了很多人的心弦。习主席说:“我对普京总统说,中国人差不多都会唱这些歌,也算是中国民歌了。”

  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在大潮澎湃的改革开放中,文化与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和友好合作相伴而行,在两个民族的精神家园,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