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时代先锋
我要带领你们冲得上去活着回来

记广州军区某特战旅二营一连连长刘珪(下)

2013年03月21日10: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考验很快就来了。

2010年6月21日,刘珪组织连队的新战士进行伞降训练。他第一个离机后,新战士一个个尾随而下。这时,一股强气流突然袭来,把新战士陈波连人带伞卷进了刘珪的伞中,两伞相互交叉缠绕。这是跳伞最怕遇到的情况。

“别慌,我来。”刘珪迅速调整伞衣,希望将两伞分开,但没有成功。随着气流的涌动,伞绳越绕越紧,伞衣越收越小,缩小的伞衣的浮力不足以支撑两个人的重量,两人开始急速下坠,瞬间降到了400米。

此时,选择只有一个,就是割断一个人的伞绳,抛掉主伞。可在400米高度,这个抛掉主伞的人在落地之前能否顺利打开副伞,很悬。空中的刘珪果断地抽出伞刀,以最快速度割断了7根伞绳。然而,两具伞仍然没有分开,两人掉到300米了。刘珪干脆拉开飞伞手柄,抛掉了自己的主伞。

陈波的主伞得以正常展开,而失去主伞的刘珪则加速坠落。几乎在拉开备份伞的同时,他安全落在一片松软的水草地上。

在一连,“我会为你挡子弹的”,是连长对全连官兵、干部对战士以及战友相互之间经常说的一句话。平时,大家把这句话当作教育、当作训练以及当作激励。这一天,全连官兵都毫不犹豫地相信了,在战场上,这句话会成为现实。

在一连,麦克·欧文描述的那种战友情谊和团队精神就在这日复一日“生死与共”的训练中不断加深,成为“战胜敌人”的利器。

军人的专业就是打仗

刘珪说:军人的专业就是打仗,精通专业才能打胜仗。可怎样才能精通这个特殊的专业呢?刘珪在苦苦求索。

2008年,在与外军的一次交流演练中,双方队员相互自我介绍,刘珪发现对方每报一个名字,后面的职务都是专家,如行动专家、武器专家、狙击专家等。

人人都是专家?刘珪觉得不可思议,但在随后的演练中他服了:一分钟不到,武器专家就将任务所需武器清单提交,并对我方的各型枪械以及单兵火箭筒等装备的性能如数家珍,他拿起刘珪手中的突击步枪在30秒内准确命中了5个目标;卫生专家对本队队员的身体隐疾甚至牙齿的形状都了如指掌,并先后运用50多种战伤救护方法救治伤员……

这次交流对刘珪影响巨大。现代战争中,战场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既然打仗是个专业,那现代军人就必须专业化,军人也要有专业精神。

当连长不久,一则美军海豹突击队在索马里海域成功营救被海盗劫持的美籍船长的新闻引起刘珪的高度注意,他了解到,美军参加这次行动的特战队员大都是狙击、爆炸、武器方面的专家。

我们连队能不能有专家呢?能不能打破原有班排建制,将全连编成12人一组的“专家小组”呢?能不能在每个“专家小组”中再编配行动、情报、爆破等类型的“专家型”骨干,把每类专家区分为主、副手,以便在战场上实现替补,通过这种结构的优化来提高我们的特种作战能力呢?

刘珪决定一试。

他根据全连每个官兵的接受能力、技术水平、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身体心理素质,为每人量身定做了“专家训练套餐”,要求大家除完成必训的作战课目外,每人都专攻精练一两个课目,直到把此课目练成绝招,练出绝杀本领。

同时,他把专家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制定了严格的晋级标准,战士一年可申请一次考核,合格者连队颁发相应专业、相应等级的证书,并将此与官兵评比先进、立功授奖、士官选改等挂钩。

“专家计划”实施仅一年就大见成效,一连的专家队伍在跳伞、爆破、狙击、潜水等20多项课目中,项像都有旅一级的尖子。

更重要的是,这个“专家计划”在实战化演练中得到了检验。

2010年10月,刘珪带领连队参加“突击——2010”中泰陆军特种部队联合训练,这是我军同类部队首次成建制与外军开展联合训练。参训的泰军军官均参加过实战,40%以上有毙敌经历。然而,在14天的激烈对抗中,刘珪平时训练的专家大显身手,“行动专家”计划周密,“爆破专家”排爆精确,“狙击专家”弹无虚发。最后,比对手提前30分钟救出人质,受到泰国陆军参谋长的高度赞誉。

每一次在惨烈的比武场上凯旋都让一连官兵在心里更加坚信:跟着这样的连长上战场,我们一定能战胜敌人,活着回来。(李雪红 特约记者 李华敏 通讯员 石斌欣)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刘珪:时刻准备打仗的特战连长
· 人物事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