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还要“健身”
“本次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同步推进,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将该管的管好,将不该管的放下。”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
减少投资项目审批,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不止此,方案中还多次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这样的表述,彰显了减少行政权力对微观事务干预的决心。
“职能转变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银监局局长高飞说,要通过改革,解决政府权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弥补“缺位”,隔断“越位”,纠正“错位”。
蔡继明代表说,市场、社会能办的,政府一律不要介入;需要政府办的,比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政府必须依法律法规办好;需要市场和社会办的,政府要提高专业化水平,做好监管。
代表们认为,政府在“瘦身”的同时,还要“健身”,把该管的事情管好,切实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事后监管。“政府把不该管的坚决放掉,让‘有形的手’回到自己口袋中来,就会减少对企业和百姓的束缚,激发起市场和社会的活力。”
“不能简单把机构改革看成是机构增减、人员增减,而是要调整职能、提高效能。”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研究室秘书司司长张定龙说。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技术总工方同华说,只有简政放权,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才能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
改革永无止境
这几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在参加会议间隙,忙着给本单位相关处室负责人打电话,要他们仔细梳理审批事项,抓紧研究各处室转变职能的具体措施。“对机构改革,中央的思路已经很明确,我们的落实工作要做在前头,不能等。”张韶春代表说。
行政体制改革万众瞩目,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代表们认为,目标和路线图都已清晰,要尽快出台细则、精心组织实施,让改革早日见到效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和保障。
“充分依靠法治,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治本之策。”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政协副主席李小亭说。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天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应该让法治来引领和规范改革的全过程,做到法制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唐山市副市长高瑞华表示,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制订行政组织编制法,为巩固机构改革成效、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法制保障。
“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和努力,应该制度化、细化、量化,把‘放在抽屉里的权力’拿到桌面上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遂宁市市长何华章说。
高瑞华代表建议,要完善绩效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制订一套从上到下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绩效管理和责任追究体系,积极探索决策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的行政运行新机制。
改革永无止境。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严峻挑战。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任务艰巨。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推进全面改革的突破口。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我们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共同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说。
代表们认为,落实好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各项举措,必将激发全社会蓬勃的创造活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王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