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从174名候选人中选举出161人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3人落选,差额比例8%。
与10年前相比,今天的差额比例已经大为提高。2003年选出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有8位候选人未当选,差额比例为5%。2008年,这个比例提高到7%。
今天选出的161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作为最高国家立法机关的“常驻面孔”,无论在人代会期间还是闭会时,都行使重要职权。
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人代会一年一次,常委会委员们则一般每两个月就要开一次会,会期大约一周。譬如,在闭会期间,他们负责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人选。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宣布战争状态,同样由常务委员会决定。
今天连任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kh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是其中之一。2003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出现了19位特殊面孔,这是第一批“专职委员”,方新就在其中。
这些专职委员年富力强、学识精深,优化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被视为中国人大制度改革的亮点和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当上人大常委会委员后,方新这位理工科出身的院士开始自学法律,这是“履职需要”。
据方新回忆,当时她与信春鹰等10位专职委员是中组部选派的,分别来自法律、科技、金融、环保、教育等领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等人是中央统战部方面推荐的人选。这些人中最年轻的倪岳峰、郑功成,当时都只有38岁。
“当时我的关系都转到了全国人大机关,工资在那里发。”方新说。她认为,设立专职委员,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人大立法机关,加强了立法工作的专业性、延续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方新的“专职委员”身份持续到2004年12月,因工作需要,她又回到了中科院。不过,她迄今连任了3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当年与方新一起来到全国人大的信春鹰,是中国社科院的法学专家,文革后我国第一位女法学硕士。
十年历练,如今信春鹰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