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科协、科技界委员,并参加他们的联组讨论。上午,作为小组召集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院士提醒自己的组员,不要请领导签字或合影,不念稿,说真话,珍惜与中央领导共商国是的机会。11位委员响应“不念稿”的要求,先后作了发言。习总书记表扬他们开门见山、直来直去,讲的都是“干货”。(3月5日《中国青年报》)
人们对会风问题的议论,可谓经久不息,尤其对发言“照本宣科”现象诟病颇多。十八大刚刚落幕,两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不约而同提出“不念稿”的要求,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次科协、科技界联组会开始前,主持人专门作出强调:每人发言控制在6分钟左右,“说心里话,讲实话,讲真话。”这说明,中央关于改进会风的要求深入人心,并得到很好落实。我们期待这种“不念稿”的作风,贯穿“两会”始终,并长期坚持下去。
事实上,“不念稿”不仅体现的是作风,更是对代表委员能力素质的实际考验。王岐山在一次座谈会上曾举了邱吉尔一段话说:“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这个演讲就是属于随时可信口聊的水平。”可见,代表委员“不念稿”不难,难的是“不念稿”能讲出有水平的话、管用的话、出彩的话。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代表委员要想在规定时间里“讲点有分量的话”,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就不得不下一番苦功夫,深入调研,了解实情,认真总结,否则就难以说出个一二三;就不得不“开门见山、直来直去”,讲点“干货”了。
“不念稿”,意味着对自己本职工作要烂熟于胸,意味着对有关情况要做到真知深知,意味着在会前就要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准备。惟此,才能履行代表委员的职责,才能真正代表人民说话,提出解决矛盾问题的有效对策。否则,就难免信口雌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