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⑦

从弓长岭走出来的雷锋和雷锋传人

2013年02月28日13:39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小学生参观辽阳市弓长岭区雷锋纪念馆。 资料图片

公共汽车一靠站,上来一位孕妇。坐在车门旁的一位老人当即站了起来。见老人让座,一车人都站了起来,纷纷主动让孕妇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有人好奇地问老人的名字,他说:“别问了,我是雷锋的战友。”

这是发生在辽宁省辽阳市的一幕。老者名叫庞春学,1960年与雷锋同期入伍,是第二任“雷锋班”班长。

在人们的印象中,雷锋总是一身军装,手握冲锋枪。其实,在当兵入伍前,雷锋曾在辽阳弓长岭焦化厂当了142天工人。当年与雷锋一起在矿山工作过的工友、一起入伍的战友,还有雷锋在弓长岭认的“义弟”至今仍然健在,并一如当年的雷锋,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做有益于社会的事。

“弓长岭就是我的家”

1959年8月,鞍钢要在辽阳弓长岭新建一座焦化厂,要调一批人去参加基础设施建设。动员时,厂领导除了强调建新厂的意义,也没有回避弓长岭是个大山沟,环境相当艰苦的情况。雷锋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雷锋来到弓长岭时,工人宿舍还没盖起来,就临时住在几间破土屋里,可是他毫不气馁,并在日记中写下,“自从由鞍山转到弓长岭以来,自己就抱定决心:一定要很好地工作、学习,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

“深秋季节,他卷起裤脚下到冰河里捞石头,光着脚踩到泥里和泥。”在弓长岭雷锋纪念馆,至今珍藏着雷锋同班工友李维信生前的录音。

据既是雷锋工友、又是雷锋战友的乔安山回忆:1959年11月14日夜,工友们都已进入梦乡,忽然窗外雷声大作,暴雨如泼,就听到雷锋大喊,“同志们呐,工地上还有7000多袋水泥没卸哪,大雨一淋就废了,快去保护水泥呀!”

大家赶紧找雨布,揭芦席,抬的抬,盖的盖,但仍然不够用。情急之下,雷锋返身跑回宿舍,抱出了自己的蓝花被,盖在了水泥袋上。

“小易,你把雷锋的被子拆了洗洗。”事后,厂团总支书记这样对女工人易秀珍说。易秀珍是雷锋的老乡兼工友。1958年,她和雷锋一起坐火车来到东北。易秀珍拿过雷锋的被子一看,雨水浸泡过的棉絮硬邦邦的,不管怎么烘烤也干不透。思来想去,易秀珍想出来一个主意:把自己被子里的棉絮掏出来,悄悄地塞进了雷锋的被子里。

“雷锋对弓长岭充满了感情。”弓长岭区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雷锋入伍后,听说辽阳遭受洪水灾害,就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00元钱寄给了灾区。他在汇款单上写到:“辽阳是我的第二故乡,弓长岭就是我的家。”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