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经济热点:城镇化,我期待……

2013年02月25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

80后农民工岑信宇

盼儿子能在身边读书

记者  贺林平

随着春节长假结束,人们纷纷从家乡回到城市。村又空了,城又满了。

快30岁的岑信宇拖家带口,也从老家广西百色回到了自己务工的广州番禺。“到了!”番禺市桥街巷里一间3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被分出里外两间,陈设着简陋的家具和电器。岑信宇帮爱人把行李拖进屋,把5岁儿子抱到床上。一家三口在这里住了一年了,可从没把这里当家。“在广州打工生活六七年,早就习惯了城市生活,农村是肯定回不去了。可进城又谈何容易?看起来买张火车票就来了,每天也跟大家一样挣钱养家,可我们离真正的城里人又有多远?”这个年轻的打工仔陷入沉默。

过去一年,是岑信宇一家生活发生重大转机的一年。“刚来的几年挺苦、挺难,我和他各打各的工,各住各的宿舍,生了孩子也只能丢在老家让父母带着,虽是一家人,过得却根本不像有家的样子。”妻子周美静说。后来,岑信宇和几个朋友合开了一间装裱售卖油画的工艺品门店,收入渐渐多起来。“小本经营,一年搞个四五万,仅够糊口,还要靠老婆打工帮衬补贴。”岑信宇淡淡笑道。

去年,儿子够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夫妇俩迫不及待把他接进了城,一家人总算团聚了,多少有了点家的样子。周美静说:“这两年,各级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境况越来越关心,政策也越来越好,现在我们收入比来的时候翻了一番,社保、医保等也都有了,我们留在城里追求好生活的信心越来越足。”

可在城里扎根,还有一些未解决的难处。最让他们忧心的是孩子上学的事儿。由于没有户口,他们的儿子只能进民办幼儿园,每月1000多元的学费,是家里最大头的日常开销。“花钱还在其次,我们夫妇俩只要努力工作,也还供得起,主要是办学质量不够高,就像电视上说的,儿子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城里的孩子。”周静美说,“幼儿园还可以将就,再过两年,儿子就上小学了。到时候没有户口,还是只能进民办,也不知道教学质量跟人家正规小学能不能差不多。听说可能以后可以异地高考,要真能落实就好了,要不然,儿子得在老家参加高考,各地考题不一样,中学就不敢让他在广州读了。到时候儿子又不能在我们身边,这家就又不像个家了。”

父母为孩子,总是想得多想得远。为了让儿子能在自己身边上学,岑信宇夫妇正在努力奋斗一个城市户口。他们满怀憧憬地说,现在很多地方都推行“积分入户”,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门槛还是太高,希望今后降低点门槛,他们夫妇俩自己也加倍努力,争取尽早融入广州。“我们跟本地人一样为城市的发展出力,希望给我们外来工的政策能更好一点,让孩子留在我们身边读书,享受到跟本地孩子一样的教育。”

3

90后农民工郭一鸣

盼早日住上保障房

吴秋余  田博夫

“有时候挺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现在只能干这种城里人不愿干的活,想在城里安个家都这么难。”90后年轻小伙郭一鸣告诉笔者,自己2010年开始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一家宾馆做服务员,每天抢着干脏活累活,就是为了攒点钱尽快在城里安个家。

郭一鸣的老家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来哈尔滨打工已有5年,爱人小赵也是在哈尔滨认识的。两个人感情很好,但对进城打工的这对小夫妻来讲,住房成了生活中最现实的难题。

郭一鸣打工的宾馆是包吃包住的,单身宿舍就在宾馆楼下,很方便。但要想跟小赵住在一起,就只能自己花钱租房住了。“我们现在租了一个居民楼的地下室,30平方米被隔成两个房间,我们跟另一对夫妻合租,每月租金600元,每家出300元。屋里特别冷,而且没有厕所,每次都得去500米外的公厕,今年冬天哈尔滨的气温都到了零下30多度,特别容易着凉。”谈到住房,郭一鸣对妻子总觉得有一份亏欠。

“宾馆附近带卫生间的房子,一个月要800元。这个价位很难找到人合租。在哈尔滨市区,房租比较便宜的是松北区,租一套独立的一居室一年大约5000多元,可惜太远了,坐公交车需要1个多小时,宾馆服务员都是倒班制,赶上夜班的时候,根本没公交车回家。”郭一鸣说,“小赵在宾馆附近的理发店打工,每天晚上9点半下班,我要是上白班,她还可以等我到晚上10点一起回家,如果赶上我晚班,她就要自己回家了,住的地方太偏太远我也不放心。”

如今,住房是郭一鸣最关注的问题,他一直格外留意国家相关政策。听说要加强保障房建设,郭一鸣特别查询了一下相关新闻。“廉租房便宜,又不用担心随时可能被房东赶出来,我们农民工太需要了。”郭一鸣说,“只可惜一了解才发现,像我们这种没有本地户口的人,是没有资格申请廉租房的。”

廉租房不能申请,郭一鸣又将注意力转向了经济适用房:“实在不行,我和小赵就省吃俭用,买个最小面积的经济适用房。挤一点不要紧,有个踏实住处感觉就不那么漂泊了。”然而,买经济适用房,也必须有哈尔滨户口,郭一鸣再次失望了。

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都没有资格申请,只好考虑买个商品房了,郭一鸣说:“现在哈尔滨便宜点的房子大概4000多一平方米,买最小的3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至少也要五六万元。我每月挣1400元,小赵也就1000元出头。如果不买房,日子还可以过得有点滋味,但为了买房,我俩只好勒紧腰带、拼命挣钱,这一年都没敢买新衣服。我还算幸运呢,是在一家正规宾馆打工,老板给缴社保。好多一起出来打工的同乡,因为老板不给缴社保,连买房都没资格。”

“其实越是我们这种外地人,越需要保障房,我觉得不管是经济适用房还是廉租房,都可以分给我们外地人一些房源,哪怕限制个比例啥的呢?好歹也让我们有个盼头。”郭一鸣说。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